關閉廣告
易霖的部落格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易霖分享的小天地
部落格全站分類:
醫療保健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Apr
28
Mon
2008
13:44
專訪合氣道訪創始人植芝盛平
專訪合氣道訪創始人植芝盛平
譯者:上海合氣道 徐磊 轉譯自aikido online
看看四十多年前,兩位記者對植芝盛平和植芝吉祥丸做的採訪吧。
記者A(以下為A):當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我的哲學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幅著名哲學家的肖像畫,我現在被震驚了,因為實在和您太相像了。
植芝盛平(以下為植):我明白。也許我本來應該去研究哲學的,而不是研究武術。對於身體的訓練來說,我更加著重於精神方面的修煉。
記者B(以下為B):據說,合氣道同空手道和柔道有很大不同。
植:在我看來,合氣道應該被稱為真正的武術。因為合氣道是基於天地萬物原理的武術。天地萬物由很多部分組成,並且整個世界被聯合成一個大家庭,象徵著無限 的和平。如果對天地萬物帶著這樣的觀點,那麼合氣道就恰恰是“愛”的武術,而絕對不是為了暴力目的的武術。由此來看,合氣道從另外一方面,顯示了造物主的 威力。換句話說,合氣道是一個巨人(在自然裏,顯得巨大無比)。因此,對於合氣道,天與地都可以成為訓練場地。一名合氣武術家的心理境界應該完全平和,沒 有絲毫暴力。即,那種平心靜氣的心理狀態,將暴力轉化為和睦。我認為,這才應該是日本武術的真諦。我們應該將這個世界變為人間天堂,戰爭、暴力等等都是完 全不合適的。
A:那麼,就是說合氣道與傳統武術是完全不同的?
植:事實上,可以說完全不同。然我們回顧一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武術是如何被濫用的。戰國時期(1482-1558),各地的大名將武術作為戰爭的工具, 來滿足他們的個人愛好和貪欲。我認為這是完全不適合的。自從,我自己教授的武術被用於戰爭時士兵使用的殺人工具,我被深深的困擾了。這激發了我幾年後去尋 找合氣武術的精髓和真諦,就在那個時候,我建立了要將世界轉變為人間天堂的理想。促使這一決心的緣由,儘管整個世界已達到一個相對完美的狀態,整個世界的 進化也已經相對穩定,但是,人類(尤其是日本人民)還處於動盪不安之下。首先,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況。這個任務的實現,是通向人性進化的道路。當我理解了這 一切以後,我體會到合氣道的真諦,就是愛與和睦。因而,合氣道的裏面的“武”是“愛”的表現。我為了我的國家而研究和學習合氣道。因而,合氣道的真諦也只 能是愛與和睦。合氣道誕生於天地萬物的演變和這一宗旨。所以,這是必勝的武道。
B:你能不能談談合氣道的宗旨呢?大多數人對合氣道的看法是很神秘,就像忍術一樣,因為,老師您將身材巨大的對手,以閃電般的速度扔了出去,這可是舉起了幾百磅的東西呀。
植:這只是表面看似的神秘。對於練習合氣道的人來說,我們完全利用了對方的力。所以,對方如果越是強壯,用的力量越大,對我來說就越容易對付。
B:那麼,是否可以這麼說,在柔道裏面也包含了合氣的原理。柔道裏面也不是要使自己和對方的節奏同步麼?柔道裏面不就是:如果他推,你就拉;如果他拉,你就推;然後,利用這個原則,使對方失去平衡,再運用技法麼?
植:在合氣道裏,是完全沒有進攻這個概念的。進攻,就意味著偏離了合氣的原則。我們堅持完全沒有抵觸的宗旨,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與進攻者相對抗。因而,合氣道裏,並沒有“對手”這個概念。
B:那是否意味著對於進攻的反映較為遲鈍?
植:當然不是。我的意思是,你控制住了對方,然而,你並沒有試圖控制他。這就是必勝的狀態。並沒有勝過“對手”或敗給“對手”的概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合氣道裏沒有“對手”這個概念。幾十說有“對手”的話,他也已經成為了你的一部分,僅僅是為你所控制的身體的一部分而已。
B:合氣道裏面有多少技法呢?
植:大約有三千個基本技法,並且每個都有十六種變化。。。。。。。因此,有成千上萬個。而且在此基礎上,還會有新的出現。
A:您是什麼時候開始練武的呢?
植:大約14歲或15歲的時候吧。一開始學習的是天新陰流柔術,然後是起到流等等,很多柔術。然而,我想除了這些武術,應該還有一種真正形式的武道。後來 我還練習了寶藏院流杖術和劍道。但是所有這些武術都是著眼於一對一的,所以並不能使我滿意。我尋訪了很多地方,希望找到真正的武道,但都徒勞無功。
A:那是不是勇士的苦修?
植:是呀,尋找真正的武道。我經常去一些道場學習,但我從來沒有向那裏的老師挑戰過。一個人負擔整個道場,已經夠累的了,因此很難顯示出他的真正實力。我向他表達敬意,然後從他那裏學習些什麼。如果,我感覺自己比他更強,我在向他表達敬意後就回家去了。
B:那麼就是說,您一開始並沒有學習合氣道麼。請問,合氣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呢?
植:就像我剛才說的,我到很多地方去探尋真正的武道。後來,當我30歲左右時,我移民到了北海道。很偶然的,我在一個旅館裏面,邂逅了武田惚角老師,他是 大東流柔術的傳人。我向他學習了30天,我從中找到了靈感,受到了啟發。後來,我要請這位老師一起到我家,和我的十幾個雇員一起向他學習,探尋武道的精 髓。
B:當您在向武田惚角老師學習大東流的過程中,有沒有找到“合氣”的宗旨呢?
植:不。說的更準確一些,是武田老師打開了我對武道的眼界。
A:那麼,是不是在一個特殊的環境或情況下,您發現了合氣道的精髓呢?
植:是的。事情發生的很巧。1918年,我的父親病危。我向武田老師辭行,出發回家。在途中,我聽說如果去京都旁邊的綾部禱祝,會包除百病。我在 那裏遇到了出口王仁三郎。那以後,當我到家時,我的父親已經病故了。儘管我只遇到出口王仁三郎一次,但是,我決定舉家搬遷到綾部居住,我在那裏一直居住到 大正時代後期(1925年左右)。那時,我大約40歲。一天,當我在一口井邊休息,我霎時感到金色的瀑布般的閃光從天而降,籠罩了我的身體。我感覺自己的 身體越來越大,幾乎變得和整個天地一樣。在這不可思議的經歷以後,我突然悟出,一個人本不應該只考慮如何取勝。武道的形式應該是愛。一個人應該活在愛的中 間。這就是合氣道,這就是古流劍術的心境。當我明白這以後,我喜不自勝,留下了眼淚來。
B:我曾聽說過一個傳說,您捲入過和一百五十多人的戰鬥。
植:有這樣的事情麼?讓我想想。。。。。那是在1924年,在蒙古的時候,我們在旅途中遇到了一群武裝土匪,並且發生了激烈的槍戰。我在匪徒中間避開他們的子彈,然後伺機攻擊匪徒,最後土匪們逃跑了,我卻也沒有受傷。
B:Hino Ashihei寫過一個故事,說的事情是相撲界的叛徒天龍年輕時候的事情,他邂逅了合氣道,並且體會到其真諦。那是否和您有關?
植:是的。
B:那麼您是不是和他有過交往?
植:是的。他在我家居住了三個月。我在一次聚會遇到他,我看到一個長相漂亮的年輕人,身邊有一些人在對他挑撥說:“這位老師據說很強,您要不要去 試試他?”我問身邊的人他是誰,他們告訴我,那個人就是退出相撲界的著名的天龍。然後,有人把我介紹給他。最後,我們決定試試看誰更強。我坐下,對他說: “請用力的推動我,用力的推,不要有所保留。”他用盡全力也不能移動我絲毫,所以非常詫異。經歷了這以後,他開始練習合氣道。
B:除了合氣道,您的身體一定也非常的有力,非常強壯吧。
植:並非如此。
植芝吉祥丸(以下為吉):當然他很強壯,但是這種強壯可以說來自於氣,而不是肉體的強壯。以前,我們舉家搬遷的時候,看到好幾名搬夫在使勁搬動一個樹樁, 可是怎麼也搬不動。我的父親在旁看了一會兒,然後上去幫忙,一個人就輕易的舉起了那個樹樁,然後搬開。這不可能是僅僅靠肉體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同樣的,還 有一件與Mihamahiro有關的軼事。
B:就是那個相撲界的Mihamahiro麼?
植:是的。他來自縣,他在相撲界的段位很高。他很強壯,可以輕易舉起幾百磅的重量。我邀請他到我家來做客。我們談話時,他對我說:“老師,我以前也聽說過 您,據說您也很強,我們來試試看好麼?”“好的。我只需用一個食指就可以制服你了。”我回答道。我坐在地上,讓他推我。他能夠舉起很重的重量,但就是不能 移動我。然後,我將他的力量從我的身上引導了出去,他就飛了出去。當他落地時,我用食指壓制住他,讓他絲毫不能動彈。就像一個大人壓制一個嬰兒一樣。我再 讓他來一次,讓他推我的前額,可是他還是推不動。我升出腿,保持平衡,把兩腿抬起離開地面,他依然推不動。他感到非常驚奇,從此,開始學習合氣道。
A:您說用一個手指就壓制住別人,是否把手指壓在要害所在?
植:我在他身體四周劃了一個圓圈。他的力量就在這個圓圈之內。無論這個人多麼強,他也不可能把他的力量擴展到這個圈子以外。不然,他就變弱。就這樣,當你在他的圈子以外壓制他的時候,你可以用食指甚至小拇指控制住他。這是可能做到的,因為他已經變弱了。
A:您的妻子也是若山縣人嗎?
植:是的。我妻子的娘家在若山縣,姓氏是武田。
B:您年輕時,經常離家遠遊,您妻子一定很受累吧?
植:我年輕時很忙,沒什麼時間待在家裏,和家人一起。
吉:由於家裏照顧得很好,我的父親才得以追求他在武道的理想。我父親另外一個好品質,就是對於錢財看的很輕。當我父親移居到東京時,那是他第二次來東京。 我們家在東京,租了山本先生家的屋子。那時候,我父親在田邊有很大一筆財產,包括非耕地和耕地,還有山區。但是並沒有多少現金,有時候甚至不得不向別人借 錢救急。儘管如此,每當我父親的學生們給父親每月的禮品時,他總是這樣說:“我並不需要這些東西。”他讓他們把這些東西獻給神社,並且從來沒有直接接受過 錢。我們練武,並不是想因此賺錢。
B:從幾歲開始練習合氣道比較好呢?
吉:從七歲就可以開始練習了,但是比較理想的是從十五歲開始嚴格的練習。從身體素質來看,這個年紀身體骨架和骨頭都已經比較強壯。而且,合氣道不單單要訓練身體,還要修養人的精神。(當然,其他武道亦然。)所以,在我看來,十五、六歲開始練習合氣道是比較好的。
B:和柔道做比較,合氣道幾乎不出現與對方互相拉扯的場面。所以合氣道並不要求過人的體力。而且,可以同時制服好多對手,是非常理想的武道。由此來看,是否有不少幫派分子也想來參加練習呢?
吉:當然也有這種個別現象。當這類人來練習合氣道時,懷著想把合氣道作為打架的工具的念頭,因此並不會長久堅持練習下去,終將白忙一場。武道並不 象看一場演出或一場電影。無論風吹日曬,你想要進步,只有堅持不懈的練習下去。尤其合氣道是需要修煉精神的武道,絕不可能被那種想要用來打架的人所掌握、 利用。因而,有些抱著暴力念頭而練習合氣道的的人,最終會放棄原先不好的暴力傾向。
B:我明白了。。。經過長期的合氣道訓練,有些人不再做幫派分子那種事情了。
植:既然,合氣道並非暴力的武術,而是“愛”的武術,因此,就不會出現暴力行為。你將制服暴戾的對手,所以就不會再象幫派分子那樣行事。
B:我明白了。並不是以暴制暴,而是化暴戾為愛心。
A:教授合氣道時,您先教什麼基礎動作?柔道裏面好像是“受身”(被摔後做出的自我保護動作)。
吉:首先是身體的移動,然後是氣的流動。
A:什麼是氣的流動?
吉:在合氣道裏,我們始終在練習如何通過我們自身的氣的移動,來控制對方的氣,然後把對方引導到我們自身的移動軌跡中來。再下一步,我們練習如何 自然的轉動身體。你並不是只移動你的身體,而是你的全身,手、腳一起自然的移動。然後整個身體就會保持一致而同步,動作自然如流水不斷般的流暢。
B:看合氣道練習時,那些學生們做“受身”非常的自然。您如何讓學生們進行“受身”的練習呢?
吉:和柔道不一樣,練習合氣道時候並不和對方拉扯,而是和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因而,才可能做出更加自由的“受身”。和柔道裏面的重重的下落並不一樣,合氣道裏做的“受身”是圓弧狀的,是更加自然的“受身”。因此,我們在練習時,對以上四點非常的重視。
B:所以,你們先練習“體的移動”、“氣的流動”、“體的旋轉”、“受身”,然後再開始練習技法。您首先教授什麼技法呢?
吉:首先是“四方投”,這是可以把對方向很多方向擲出去的一種投技。原理就是劍術練習時的原理,當然,使用劍時,我們用木劍替代。如前所述,利用合氣原 理,甚至對方也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我可以讓對方隨意向任何方向移動。再下一步,當你拿著一根小木棍時,這根木棍也就變為你身體的一部分,成了你四肢的延 伸。因此,練習合氣道時,你所持有的武器不再是死物,而是你身體的延伸。然後練習“入身投”,這個技法就是,當對方想要攻擊你的一瞬,你進步上身,同時使 用“當身技”。如果你在和對方較勁,那麼你永遠別想制服一個強壯有力的人。
植:練習合氣道時,從不會和對方的力量有所抵觸。當他用拳擊打你,或用刀刺你時,基本上進攻來自於一點或一條線,你只要避開就行了。
吉:再以後練習的技法就是:正面打一教、二教,然後是組合技和固技等等。
B:合氣道非常強調精神方面的修煉,如何讓一個合氣道初練者開始這方面的訓練呢?
吉: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但一個練習合氣道三個月左右的學生,就會開始領悟什麼是合氣道了。那些練習了三個月的學生會再練習三個月。當你練習了六個月的合氣道以後,你就會堅持不懈的練習起合氣道了。那些只有膚淺興趣的人,往往不到三個月就早早的退出了。
B:我聽說這個月28日會有一次初段考核,現在有多少黑帶練習者呢?
吉:最高的段位八段的,有四位,還有四位七段。初段練習者就多的很了,當然,還沒有包括那些戰後沒有和本部聯繫的人。
A:聽說海外還有很多別的國家,有相當多的人在練習合氣道。
吉:Tohei先生曾經到美國翮夏威夷推廣過合氣道。夏威夷是合氣道最為流行的地方,那兒有1300多合氣道練習者。這個數字,按比例相當於在東 京有80000的合氣道練習者。法國也有相當數量的合氣道黑帶練習者。有一個法國人,在練習柔道時受了傷。他想要體驗合氣道的真髓,擔認為在法國練習並不 夠。所以就來到合氣道的發源地參加練習。巴拿馬大使也練習合氣道,不過他好像不太適合日本寒冷的氣候,所以冬天並不訓練。還有一位日本婦女到羅馬學習雕 塑,這位女士在東京練習合氣道時就非常的出色。我最近收到她寄來一封信,信裏面說,他在那裏遇到了很多練習合氣道的義大利人,他們對她都很友善。
A:學習合氣道的路還很長麼?
植:合氣的路是無盡的。我現在76歲,但還沒有停止我的探尋。想要真正掌握武道不是容易的事。學習合氣道,你必須明瞭天地間每一個跡象。比如地球的旋轉,以及很難理解的宇宙深層次的那些星系的奧秘。這是終身的修煉。
B:那麼說到底,合氣道的真髓到底是什麼呢?
植:合氣道就是愛。你的心包容了對廣闊宇宙的愛,然後你就會知道你將去保護和愛護所有的一切。只有這樣的武道才是真正的武道。真正的武道意味著打敗自身, 消除對方的鬥志。。。。。不,合氣道的真髓是自身的盡善盡美,從而消除所有的敵人。合氣道的技法是古代武術的訓練方法,通過這種訓練你將達到心身的完全統 一,從而瞭解天國的宗旨。
B:那麼,合氣道是可以使世界走向和平的方法麼?
植:合氣的無情無盡的目標,在於天地的生生不息。無論如何,整個世界應該保持和睦。那樣的話,我們就不再需要核武器,這個世界才真正成為人類和睦相處的人間天堂。
大東流合氣柔術中興之祖武田惚角源正義先生,是日本近代武術界中頗富傳奇性的人物,一生充滿許多神秘的傳 說,有會津小天狗的外號,所謂天狗,相信對日本文化有接獨的人都知道,那是指一種在山中會法術或魔法的一種有著大鼻子像人的生物,所以武田先生有這個外 號,表示其武功的境界有如魔法一般的神奇。有趣的是當時日本柔術界有三位以柔克剛的著名武術家,都與大東流合氣柔術有關,而且個子都長的矮小。
這三位分別是西鄉賴母的養子--西鄉四郎;西鄉賴母的弟子,被稱為大東流中興之祖的武田惚角;以及武田惚角之徒,合道道道祖--植芝盛平先生。西 鄉四郎據說只有153公分高,其養父西鄉賴母有"三尺達摩 "的外號,想來也高不到那裡去,而植芝盛平氏也只有156公分高,其師武田惚角先生也是矮個子,仔細推究起來很令人玩味。因為末學突然想到中國的八極拳的 神槍李書文及以崩拳出名的形意名家郭雲深,這二人也是身高不高的人士,難道矮個子練武比較有成嗎?這是題外話。
武田惚角先生,戰國甲斐武田氏的後裔,會津藩藩士,於万延元年(西元1860年)10月10日在日本福島縣會津坡下町(即會津御池伊勢宮武田屋敷)出生,柔道創始者--嘉納治五郎也在同一年出生。無獨有偶的,日本二位柔術大師都出生在同一年。
武田先生八歲時慶應四年(西元1868年),日本政府軍為了攻打德川幕府的殘餘部隊,集結全部兵力圍攻會幕府最大武力的根據地--會津藩,暴發了 戊辰戰爭,在這場日本內戰中,會津藩中少年藩士所組成343名的白虎隊在8月22日與豬苗代所領導的政府軍發生激戰。不久西軍攻入若松城,在城下町放火, 緊急回師救援的白虎隊在飯盛山上見到起,誤以為本城已被攻陷,集體在飯盛山自刎,只有一人被路過的路人救回,其他全部身亡。因為這個事件,使的當時日本人 對會津藩士那種質樸剛健的忍耐力及誠實的態度十分稱贊,這個事件也給武田先生年幼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武田先生小時候就由父親--武田惚吉教授劍術、棒術、相撲、及大東流小具足的技法。待年紀稍大,又會津坡下的涉谷東馬學習小野一刀流,13歲向幕 末名劍士--直心影流的神原鍵吉的弟子學習劍術。明治十年(西元1877年)前往大阪的鏡新明智流之桃井春藏所開設的道場學習,得到許多教授。從此以後武 田先生帶者神原鍵吉的介紹信到處與各地各流派的武術家比試或學習,很快的就得到了"會津小天狗"的名號。
因為武田家世代都是神職人員,所以從小惚角先生就與其兄惚勝一同接受父親惚吉的神學指導,不過惚角先不喜歡念書,反而對武術一道十分有興趣也就逐 漸沈迷下去,武學修養也愈來愈深。終於惚角先生的命運之日來到。在明治八年(西元1875年)惚角先生隨著父親一同到福島縣東白川郡都古別神社拜訪擔任官 司的保科近真,準備讓惚角向近真學習如何擔任神社神官的各種學問。那時惚角先生的大哥惚勝己經去世,所以惚角必須承繼父職學習神職工作。
保科近真是誰呢?保科近真就是原來會津藩首席家老--西鄉賴母本人,在戊辰戰爭之後改回祖先的原姓--保科,並改名為近真。近真本人不但曾向惚角 的祖父--惚右衛門學習大東流(小具足--一種柔術)武術及日本陰陽道的學問,而還精通歷代會津藩主所繼承的御式內的武藝,是御式內武術的保存者,雖然惚 角先生向保科近真學習神職學問,其實真正吸引他的反倒是保科近真的御式內的武術。
不久,日本在日治10年(1877年)發生了被稱為西南戰爭的內戰,西鄉盛隆主張征韓論而與明治新政府的大久保利通不合,致而發生戰爭,惚角仰慕 西鄉隆盛的為人,放棄了繼續學習神官的工作,首途九州。沒有料到,當惚角到達九州時,尚未有機會加入西鄉隆盛的軍隊,西南戰爭就已經結束了,而且西鄉盛隆 (1827-1877)本人也已自殺身亡。未能達成心願的惚角先生,為了謀生只好加入雜技團,到日本各地巡迴表演,並藉這個機會與流球空手道高手及擅長當 身技的柳生心眼流師範決鬥,都獲得勝利。
明治十二年(西元1879年)春天,惚角先生19歲在熊本城的槍術道場以教授學生槍術賺取學費來謀生,因為惚角喜歡棒術,也以劍道中的突剌為其得 意招式,加上他比武曾多次得勝,心中不免感到很驕傲,有一回在教授課程結束後,要三位學生手持真槍向自己攻擊,自已則持著木刀,當三位學生持槍剌向惚角, 惚角很快的擋開了三人的突剌,並以木刀砍斷了其中一位學生的槍柄,沒有想到折斷的槍柄居然反彈,打中了惚角的嘴,而且打斷了門牙。這件事使惚角覺得沒有面 子留在道場中,只好離開道場而住在旅館中修養。住了沒有多久,金錢很快的用光了,而且付不出旅館的住宿費,只好用教授年輕人學習手裡劍(飛鏢)來賺錢維 生。有一天當他指導學生時時,旁觀的群眾中有一位左手左腳路都麻痺的男人,對惚角的技術感到到好笑。惚角心裡十分不服氣的上前質問他嘲笑的原因。那位男人 笑著回答說:「以尖銳的東西剌穿物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說著就拿出銅錢向木製的靶上丟去,銅錢居然射入木板,而且有一半以上的面積在木板中,接著這位男 子同樣地又向木板射了數枚銅錢,都是同樣的結果,他用手指很輕鬆地把這些錢都拔出來,再把銅錢射入木板中,如此連續數用手指很輕鬆地把這些錢都拔出來,再 把銅錢射入木板中,如此連續數次。對於這樣高明的技術,令惚角驚奇不已,馬上向那位男子請求指導以後三天內,不斷地練習這項技術,可是一次也無法如那位男 子一般,把錢射入木板中。到了第四天,那位男子突然不告而別,惚角到處打聽尋找都沒有找著。
後來旅館的人告訴他,傳說在宮崎日南市有一位名叫鵜戶明神的神仙,常常為了懲戒那些心術不正或是狂枉自大的人,而化身為猿子或是山伏來教訓這些 人。這時惚角才覺悟到自己太過驕傲了,從此以後謹慎言行,並常以這個故事告誡他的弟子引以為戒。後來為了希望能見到日向的鵜戶明神,在明治12年 (1879年)7月惚角做了為期7日的參籠祈願的斷鹽修行,到了第7天,他被突然出現的修驗道的老行者帶到吾平山中去。這位修行者自稱自己是「鵜戶權 現」,同時讓惚角見識他能呼風喚雨的神力,以後惚角就跟著這位行者修習密教,但在半個月後那位老人就不見了。有了這次體會之後惚角覺悟到從前自己一昧求勝 利的武術修行是錯的,從此專心修習密教的奧義,同時徒步到各地的密教道場或靈山參訪。
明治13年(1880年)保科近真跟著前會津藩主松平容保前往日光東照宮擔任神官;同年8月惚角先生也到東照宮做保科近真的助手,做一些挑水,打 掃庭院及燒洗澡水的工作。閒暇之餘,向保科先生學習御內式的大東流武術,而且到附近的二荒山持續修行密教心法。平日,惚角都要到很遠的地方挑水回來,有一 次偷懶,改去近一些地方挑水,倒入茶壺中燒煮,近真先生連茶壺藝都沒有打開就知道這不是平時挑來的水,馬上斥責惚角馬上換過重新去挑水。近真並常時突然出 現在惚角的身後,大聲向惚角喝斥:「惚角當心!!」惚角就在保科近真如此嚴勵的督導下踏上修學之路。
明治20年(1887年)以後,惚角27歲,開始於日本各地教授武術,根據後來留下來的英名錄上記載,惚角的弟子有大臣、軍官、警察署長等社會有地位的人,甚至海陸軍大臣--西鄉從道都曾向惚角學習過。所謂英名錄指的是記載向惚角學習武術的弟子的名冊。
明治31年(1898年)惚角前往伊達郡的靈山神社參訪時,意外發現保科近真在此神社任職。師徒分離數年能再重逢是件值高興的事,近真高興之餘,便將御式內及向惚角祖父學習大東流小具足柔術的奧義都傳給了惚角,並命惚角繼承會津藩代代相傳的奧傳。
後來近真於惚角的英名錄提了一首詩:
「手拍河流水無蹤,水起漣漪即無影。」
此後惚角就以大東流柔術與小野一刀流兩個流派為主,到日本全國各地傳授武藝。到了大正11年(1922年)惚角將大東流柔術改名稱為大東流合氣柔 術,跟隨惚角學習武術的人非常多,但得其認可可以代他傳藝的師範免許卻不到二十人。第一位得到惚角的師範認可的佐藤完實,此後比較名的有江秀太郎、三上富 治、崛川幸道、佐川幸義、吉田幸太郎、松田豐作、前菊太郎、植芝盛平、久琢磨及山本角義等人。
其中植芝盛平後來另創合氣道,道場近布世界各地,成為合氣道道祖,也使合氣道之名廣為世人所知。另外久琢磨則得到惚角全部大東流奧義的傳授(皆傳 之事),還有刀根館正雄也得到皆傳之事,但比較不為為世人所知人知,而少為人知合氣二刀流的劍術則只傳給了佐川幸義、久琢磨、山本角義等少數人而已。
到了昭和7年(1932年)惚決定由其三子時宗(清吉)做為武田家的繼承人,並於9月為其入籍為嫡子。其後惚角繼續在日本各地活躍著,最後於在昭 和18年(1943年)於客死於日本北海道青森縣,享年83歲。遺體葬於羽黑山的西林寺,他的墓前的石製的線香台上刻著自戰國時代令群雄心驚武田家的菱形 家紋。
惚角去世後,其子武田時宗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昭和29年(1954年)于北海道網走設立大東館道場,把東流合氣柔術與小野一刀流劍術合併稱為新大東流合氣道,致力於培肓門徒的工作。後來於平成5年12月過去,目前武田家為其長女京子之夫武田正修繼承宗家之位。
註:本文是根據日文版合氣道教室內武田惚角小傳為本,再加上末學收集的其他的資料改寫而成,中文版的合氣道教室是由聯廣公司出版,末學私下以為其 譯者可能對日本武術並不很了解,所以在武術名詞及年都有很明顯的錯誤,期望該公司再版時能予以訂正。如惚角小傳中,惚角在熊本城旅館中教授的是手裡劍,中 文版居然譯為揮刀術,根本差了十萬八千里,另外柔術也都翻譯成柔道。
老道主植芝盛平仙逝之後,由其子植芝吉祥丸接下衣缽成為第二代道主,二代道主過世之後由其孫植芝守央接第三代道主迄今。
老道主一生授業學生不計其數然而能夠真正得到老道主全盤傳授的學生卻是屈指可數,也正因如此,合氣道的發展才真正稱得上是枝繁葉茂,百花齊放,然而自這一些自立門戶各具一方霸主之中,有幾位可稱得上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植芝吉祥丸:合氣會系統,其技法特色為雍容華貴,圓融無疑,這也是我們中華合氣道所傳承的系統。
二、鹽田岡山:養神館系統,以凌厲彪悍為技法外在表現的特色,號稱實戰合氣道。
三、藤平光一:身心統一系統,跳躍市的步法,完全流動市的身法,重心明顯的變化,而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氣的訓練(日本式)。
四、富木謙治:新合氣道,比賽制度的創立,合氣道體育化。
五、齋藤守弘:傳統合氣道,技法樸實不華,劍杖的制式化代表人物。
鹽田剛三
鹽田剛三,國際武術聯盟副主席、著名武術家、作家、養神館合氣道創始人,于1994年7月17日在東京病逝,享年78歲。1985年出版的他的自 傳——《合氣道人生》——的標題總結了他的一生,正如同這個標題,他將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學習、研究、掌握、傳播從開祖植芝盛平處所學的合氣道。
1915年,鹽田剛三出生于東京新宿。他的父親是一位傑出的兒科專家和醫學研究者,酷愛武術,曾經在東京建立過一個道場,叫做養神館。他的父 親邀請了許多武術家到道場來表演、指導,沒多久,年幼的鹽田剛三被當時新生的柔道的剛猛深深吸引住了。他開始熱衷於練習柔道,顯示出傑出的判斷力和不竭的 精力,就和他的一生一樣。他天生就有練武的天賦,進步很快,不久就獲得了三段,他才十三、四歲時,就很喜歡和他的員警柔道老師比試柔道,以次來促進自身的 水平。
他一身的轉捩點是在17歲,他的父親帶他到一個叫做皇武館的道場,去看植芝盛平上課。當時,想進入植芝盛平的道場學習是很難的,有嚴格限制,必須有一位正直的人作擔保,並且道場氣氛很嚴肅,很講規矩。
那是他第一次去那裏參觀,當看到植芝盛平把對手很輕易的拋來拋去,似乎一點也不費勁,鹽田肯定那是在騙人。植芝盛平請他親自來試試柔道技術是 否有用。當他剛剛開始進攻,他就發覺自己已經飛了起來,接著重重的摔落在地上,而且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但他馬上明白了,他看到的是真的,並不是在騙 人。就在第二天,1932年5月24日,他加入皇武館,以植芝盛平的入室弟子的身份,開始了他合氣道的一生。他在那裏練武一直到1941年,從大學畢業, 然後結了婚。二戰時期,在一個後勤部工作,1946年回到了日本。在岩間,植芝盛平的鄉間居所待了一段時間,復習了一下有些荒疏的武術。回到東京以後,在 日本鋼管鋼鐵公司工作。由於在這個公司工作,後來,1952年,被邀請向這裏的職工教授合氣道。
1954年,在麥克亞瑟軍管政府禁止日本習武的禁令解除以後,日本舉行了戰後第一次合氣道表演大會。鹽田參加了這個大會,並且在一萬五千多名觀眾面前表演,獲得了第一名。
他的出色表演同時吸引了到那裏去參加大會的一些成功企業家,他們建議他自己建立一個道場。在這種情況下,合氣道養神館在代代木成立了,之所以叫做養神館,是為了紀念他的父親。
由於鹽田剛三早些時候練習柔道的關係,他和很多員警的柔道教練都保持著聯繫。50年代,他在日本各地,向當地的員警部隊表演合氣道。漸漸的,吸引了越 來越多的員警來訓練,最興旺的時候,就是為東京都女子員警部隊的義務訓練,以及特種員警部隊的精英,每年到養神館合氣道本部道場,學習如何作合氣道指導。 1990年,鹽田又組織了一個年度活動,這一次是讓全世界所有的養神館合氣道練習者,參加成為指導老師的訓練活動。鹽田剛三對於合氣道的成就在1961年 被確認了,他的老師植芝盛平授予他九段段位,以嘉獎他為在大眾中普及日本武術尤其是對合氣道的普及做出的貢獻。1984年,國際武術聯盟又授予他國際武術 聯盟的合氣道十段,同時授予他“名人”的頭銜
養神館合氣道建成四十年以後,已經傳播到了日本各地、美洲、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南亞。著名的黑帶雜誌對鹽田剛三的評價很高,叫他 “合氣道的小巨人”(個子不高,是個矮個子),吸引了很多各行各業的人到道場參觀鹽田剛三的表演。他們都想想看看,他是怎樣把年齡只有他三分之一,體型和 體重是他的兩倍的大漢制服的。
日本和英國的皇室成員都去看過他的精彩表演,1962年羅伯特。甘迺迪也去看過他的表演。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鹽田剛三到世界各地做合氣道實戰表演,從 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交流。1990年,成立了國際養神館合氣道聯盟,以促進合氣道的進一步發展。他深信,通過合氣道無聲的語言,所有不同背景,不 同文化的人都能到一起練習合氣道,他們的不合,歧見都會化作和睦與和平。
對於養神館合氣道,重點在於合氣道基礎的原理和基本固技的練習以及對於人生和人際關係的深層次的哲學思考。養神館合氣道是沒有比賽、沒有暴力 傾向的武術。認為團結和睦比進攻性要重要的多;速度和時機的掌握控制比單純的力氣更重要。隨著固技的進一步發展,養神館合氣道展現了無進攻性的自衛方式。
史帝芬.席格與合氣道
1952年4月10日的密西根,Stephen和Pat Seagal有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並將他命名為Steven。在Seagal先生五十多歲時的一天,他帶著小Steven去看密西根的一場足球賽。中場 休息的表演秀是由一位矮小的老人演武(武術的示範表演)。他的表現真是太神奇了。他可以將許多巨大的攻擊者像捲動紙張一樣輕鬆的將他們拋開。這一次的演 武,讓Steven留下了強烈的印象,在他的心裡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他,要去學習這項武術。
在1957年,Steven家決定搬到加州。在Steven七歲那年他開始學習空手道。在15歲的時候,他開始像一般"典型"的青少年一樣,學會了打架。 他很獨立的成長,並且試著決定他的一生當中要去做些什麼事。隨後,他決定離開家。大約是從那時候起,他開始變成集中於一樣可能成為他生命之中亙久不變部份 的事情。Seagal遇到了Shihan Kyoshi,他是一個資深的合氣道老師和Orange County Aikikai的主要老師。他變成了Ishisaki的高徒,和他的老師在從前加州Deer Park的"日本村"(可能是類似China Town的地方)進行演武。合氣道在那時在美國仍未廣受人知。
在17歲時,年輕的Steven Seagal決定搬到日本和合氣道老師接受訓練。Seagal在日本的頭幾年過得很艱辛,從他要找個工作來養活自己到找個日本老師收他為徒,對他都是異常艱難。
在1975,他成了日本史上第一個在日本開設合氣道或武術道場的美國人。身為一個美籍的指導者,他接到了許多挑戰來對抗和測試他的技法。這種情形一直持續 了兩年,直到Steven在日本建立起他首要的合氣道師傅的地位。在六年的時間中,他一天練習八個小時身體上的技能。他的練習開始遇到了瓶頸,而且他無法 了解為何會發生。
Steven開始研究宗教和大老師的教學方式(此處之大老師是指植芝盛平)。之後,他開始注意到他的技法上的改變。在1983年10月,Steven在加州開設了天心道場。
望月稔
望月稔1907年4月生於日本靜岡縣。他五歲時就在祖父的道場內開始練習劍道,1926年19歲時進入講道館(世界柔道總部)練習柔道,成為嘉納治五郎的 弟子。1930年30歲時,望月被嘉納老師介紹到植芝盛平老師處學習合氣柔術。他在當時的皇武館作為入室弟子學習了一年,然後在靜岡開辦了自己的道館。當 時創立了自己的合氣道流派:養正館武道(當時合氣道還未被正式命名)。1932年,望月接受了植芝盛平老師贈與的兩卷大東流柔術的武技卷軸。即使開辦了自 己的武館,望月仍然與植芝盛平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有時經常到京都綾部的皇武館,一呆就是好幾天。望月稔被武術界認為是植芝盛平老師的第一代弟子。1951 年44歲時,望月稔來到法國,開始向西方世界介紹合氣道。他是第一位在日本海外教授合氣道的老師。當回到日本以後,他對養正館合氣道作了總結,他認為僅僅 練習合氣道是不夠的,所以在其中加入了其他武術系統的內容,望月稔是如今尚在人世的唯一武術博學家,將他所有武術段位加在一起的話,將超過45段。其中, 合氣道名人十段、大東流柔術九段、居合道八段、柔道八段、劍道五段、空手道五段。如今他還活躍在靜岡的道場教授合氣道呢。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易霖ok
易霖的部落格
易霖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E-mail轉寄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 2025/4/7 好康票券服務系統維護通知(維護完畢)
[公告] 相簿服務、圖片顯示異常(處理完畢)
[公告] 2025/03/20 全站短貼文及互動相關功能維護公告
活動快報
天海旅...
痞客邦特別針對站上會員與天海旅行社攜手不定期推出...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開運鑑定團 影片 (6)
前世今生的故事 (5)
防毒相關 (4)
外匯 (136)
太極之舞 (2)
財經投資 (17)
日誌 (0)
生活趣事 (55)
感 人 故 事 (7)
愛情加分 (30)
素食介紹 (27)
賽斯 相關 (280)
投資自己 創造富裕 (248)
預防勝於治療 (160)
學習瑜珈 (114)
電池 (8)
硬體文章 (12)
奇蹟課程 (145)
未分類資料夾 (223)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3 八月 (1)
2013 二月 (1)
2013 一月 (2)
2012 十二月 (4)
2012 十一月 (1)
2012 四月 (1)
2012 三月 (1)
2012 一月 (4)
2011 十二月 (18)
2011 十月 (3)
2011 九月 (1)
2011 八月 (7)
2011 五月 (17)
2011 四月 (17)
2011 三月 (8)
2011 二月 (2)
2010 十月 (1)
2010 八月 (5)
2010 七月 (15)
2010 六月 (3)
2010 五月 (7)
2010 四月 (34)
2010 三月 (41)
2010 二月 (11)
2010 一月 (49)
2009 十二月 (1)
2009 十一月 (15)
2009 十月 (16)
2009 九月 (30)
2009 八月 (18)
2009 七月 (12)
2009 六月 (17)
2009 五月 (7)
2009 四月 (63)
2009 三月 (25)
2009 二月 (4)
2009 一月 (8)
2008 十二月 (10)
2008 十一月 (58)
2008 十月 (11)
2008 九月 (58)
2008 八月 (2)
2008 六月 (24)
2008 五月 (21)
2008 四月 (105)
2008 三月 (27)
2008 一月 (15)
2007 十二月 (138)
2007 十一月 (1)
2007 九月 (2)
2007 七月 (31)
2007 六月 (7)
2007 四月 (11)
2007 三月 (76)
2007 二月 (85)
2007 一月 (100)
2006 十二月 (2)
2006 十一月 (22)
2006 十月 (4)
2006 九月 (15)
2006 八月 (66)
2006 七月 (118)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 Code
POWERED BY
(登入)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