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章    世間生相 重點整理



我的心得



  • 唐太宗有句名言:「夫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賽斯心法可貴之處,就在於教導我們:如何來內觀我們的心,體察內在的信念,並藉由這樣的自省,來提升我們的創造力。所以,在閱讀本書,你必需有把你意識的焦點轉向內心的心裡準備,你才會有收所穫。
  • 本章的主旨,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何找到我們的鏡子。我深信只要我們願意一定可以找到。而且就在你身邊。

 


※重點摘要(個人實相的本質 王季慶王育盛合譯 方智出版社)



 

第六一0


1.    世間的一切生相皆由心生。世界就像一幅畫,心靈是偉大的調色板,每一根線條都是在心靈中先畫好才顯現於外的(萬法唯心造)。


2.    每一個生靈都擁有這份能力,不論至高至微、至大至小、意識無意識之間,包括蟲魚鳥獸、山川河谷,所有的事件,無一不由人類的心靈或靈魂所創造出來的(佛性人人皆有無高下之分)。


3.    所有的生靈都在「感覺基調」中創造出這個世界,而世界就是意識的自然產品。


4.    每一個人都是從他自己的那個萬古常新的靈魂中升起,勝利的呈現出自己的特殊性,自已由無知升入有知(無意的知識仍是有知的只是未被察覺而已)。


5.    你所看見的世界,反映出你是什麼。不同的只是這不是反映在鏡子裡,而是在立體的世界裡。你投射出的念頭、感受、期盼,然後把這些東西當作外境一樣的認知回去。因此,當你以為外界的東西在觀察你的時候,其實是你由你的投射物的那個角度在觀察自己。


6.    我是我活生生的畫像,我把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投射出去,變成了在這個血肉之軀,高矮胖瘦,健康與否,無一不是心靈的呈現,全都是我自己向外丟到自己這個形象上結果。


7.    我們所有的特徵及特性都是內我所選擇的,他始終都潛藏在我們的靈魂裡,也存在我的遺傳基因裡。


8.    我的靈魂透過「我」來表現它自己,自我的意識就像一朵花,由「無意識」的溫床滋養出來,我自己雖不自知,但這個自我行顯現,然後再落回無意識中,生出另一個自我,就像春天的大地,開出的另一朵新花。今天的我並不是過去的我,也不是未來的我,自我可以不斷的改變,死而復生。


9.    自我就像眼睛它們都看不到自己,但郤都由裡向外看----一個向外離逸的身體;另一個郤逸離了內在的心靈,而投向外在環境。眼睛和自我都是一種專注於感知外物的產品。


10.所有的現都必然有心理方面的理由,任何一種現象都如此。


 


第六一三節


1.    你在物世界所獲得的經驗、體會,全都是從你的心靈核心向外流出的,然後你再回過頭來感知這些經驗。發生在外界的各種事件情況與狀態,實際上為的是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回饋,因此改變自己的心靈狀態,你就自動改變了外界的具體環境。


2.    甚至連那些在你生命中看似永久不變的情況,其實也一直在隨著你對它們態度的改變而改改變。你所感受到種種外界事物,沒有一樁不是由你自己的內心所引發的。


3.    你與其他人之間的交互作確實存在,但是中仍然沒有一件事是你不肯接受的,也沒有一件事不是被你的想法、態度或感情所引來的。


4.    感受柔思想; 有些被轉譯成「物體」的構造這種東西存在一種叫做「空間」的媒介中另一些則被轉變成為叫做「事件」的心靈結構而這種結構表面上看來存在於一種叫做「時間」的媒介裡這都基本假設因為大類對這兩者都肯接受同時還假設他的實相是根植於一連串的時間及一個有深度的空間裡就因此你們的內在感受轉譯成了時空的說法。


5.    甚至,一個事件或是一樣東西於時、空存在的久暫,完全憑它們所生的念頭或情感的強度來決定,而只要這些事物繼續留在你心中它的實相就不會消滅。


6.    基本上,你的經驗與體會,是你透過你自己以及對實相本質的信念,而由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你的經驗就是根據自己期盼所創造出來的」。


7.    「感覺基調」是指對自己和生活大體上所抱持的感情上的態度,而在一般的情形下這些心態左右了經驗與感受的很大的範圍。


8.    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之所以有他的特性,是因為你的「感覺基調」為他帶來「整體的感情色彩」,就是如此。你就是發生在你身上的那些事。


9.    你不能稱這種感覺基是「正面性」或「負面性」的。因為,他根本就是你「存在」的基調,它代表了你經驗中最最內層的部分,它所代表是一個核心,而從這個核心裡面,你形成你的經驗。


10.感覺基調就是的姿態與氣質-音色-專為你的實質經驗效力的那份能量。只要你能感覺你自己內在的音調你就能覺知它所具有的力量強度以及靭性同時還能順著它一同進入到深一層的境界。


 


 


 



第二章 實相與個人信念


※我的心得




  • 看見自己的信念並不容易。因為我們習慣把物質世界中的萬相看成實相,而非信念。因為我們的意識心從不向內去感受。


  •   主張「性善」的人會看到人性的光明面,主張「性惡」的,容易看到人性的醜陋。「性善」、「性惡」不是孰是孰非的問題,而是「角度」的不同而已。這個「角度」就是「信念」。信念決定我們的焦點,但是調整焦距的還是我們自己。


  •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朱憙

     


    ※重點摘要(個人實相的本質 王季慶王育盛合譯 方智出版社)


    第六一四節


    1.    你的經驗一塊布,而這塊布是你透過了你自己的信念與期盼織出來的。你心目中對自己以及對實相本質所抱的觀念,在在都影響到你的思想與你的情緒。你把你自己對實相所抱的信念當作是一項真理,幾乎連問都不問,因為每件事看起來都是那麼順理成章。你把所有的這些成是實相本來應有特性來接受,根本就不認識這其實只不過是你自己對實相所抱的信念而已。你的信念變成了一種「無形的假設」,渲染了你的個人經驗。


    2.    你的信念可以一堵牆,把你重重包圍起來。首先,你必需認知有這堵牆,你一定要先看到它們,否則你不會悟到你是不自由的,因你無法出圍牆之外。這重圍牆將代表你經驗的極限。


    3.    有一個擴展的信念可打破知見上假障,它會自動的穿破那些虛幻和抑制性的障礙。『自己並沒有受到限制』--上句說明的是一個真相,不管你信不信它就是存在。『自己既無界限也沒有分割的』--你所經驗到的界限與分割完全是錯誤信念的結果。『你的實相乃是由你自己一手所造』。


    4.    想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能夠直接感受自己,你可以試著去感覺你自己內在的那個深藏的「感覺基調」。靜心坐好,閉上眼睛,不需要操心它們應當是什麼感覺,只需告訴已它們確實存在。放下一切觀念,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受自己生命力的活動。別問:「這樣做對不對?」「我的感覺正不正確?」「我用的方法是不是有錯?」這個練習沒有標準,你的覺是標準。你將發現自己安居在你存在的核心,無憂無懼。


    5.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要學習與了解,我們的能量在轉譯成「情感」、「思想」與「情緒」之後,引發所有經驗。如果你了解這點,你唯一該做的就是學著去審查你自己的信念本質,因為你的信念會自動地使你以某種模式去思想與感受。是你的信念在領導你的情緒;而不你的情緒在領導的信念。


    6.    我們可以從幾個地方來認識自己的信念。首先,你必須了解你所接受為真理的任何觀念,其實只是一個你所抱持的信而已。然後再進一步地告訴自己:「即使我相它,它也未必是真的。」再來,就是把所有暗含基本限制的信念遠遠抛開。


    7.    下列是令人自限的錯誤信念。如果你同意任何一項,這正是你個人必需加緊努力的地方。


    (1)    人生是苦的。


    (2)    身體是個次級品。作為一個靈魂的工具,它是下賤而污染的。


    (3)    我是無助的面對我無法控制的情況。


    (4)    我之所以無能為力,原因是我的性格、個性早在孩提時期就已定型,過去的境遇決定了一切。


    (5)    前生的際遇主宰了一切,我無能為力,因為今生我對前世發生的事情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必須受報應或自我懲罰以求贖罪,誰教我前世作孽,今生只好自作自受。


    (6)    基本上,人心險惡人都在謀算我。


    (7)    真理只在我這邊,別人都沒道理。


    (8)    我精力、健康會隨著我的年紀增長而消退。年紀愈大愈不中用。


    (9)    我的存在乃因我的肉體而有,當我的肉體死亡的時候,就是我意識滅絕的時候。


    8.    下列,是與你們更切身的信念你可能就有這些毛病


    (1)    我的身體很弱一向如此


    (2)    錢這個東西總是不好。有錢的人不免貪婪,比起窮人來他們的精神境界總要差一些。有錢人難免勢利,也比較不快樂。


    (3)    我缺乏想像沒有什麼創造力。


    (4)    我永遠不能做我想做的事。


    (5)    大家都不喜歡我。


    (6)    我很肥。


    (7)    我的運氣總是不好。


    9.    以上所言全都是大部份的人所具有的謬見,有這些謬誤信念的人總是會冤家路狹地與他的信念碰頭。因此,實質資料似乎強化了你的信念,但實際上是信念製造了實相。


    10.沒有人能替你改變信念,也沒有人能把某種信念逼你相信。可是靠著知識和實行,你就能為自改變。當你覺察自己的信的時候,把它逐條記下,將會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第六一五節


    1. 你的信念主宰你身體功能,而不是身體功能主宰了你的信念。


    2. 你的內我運用了「意識心」,來作為感知你你所知的世界裡運作一個方法。意識心是特別配備來指揮外在的活動,處理你在醒時的各種經驗,以及監督實質性工作。它把對實相本質所抱的信念回饋給自己各個內在部份,這些信念主要就依賴意識心對當前實相的解釋。意識心決定目標,而內我則運用那無盡的能量和所有的才幹將它付諸實現。


    3. 意識心的可貴之處就在做決定及定方向。它能評估內在及外在的狀況能,處理外界的資料,也能處理內在部份來的資料。


    4. 生而為人,就必在這種意識的運用上有細密的辨識力。許多人都不敢面對自己的思想,也不願做省察的工夫。這樣做也許比較容易逃避在自省之後所必須的自我調整。但是逃避的結卻使你收集了許多二手信念,這些信念有些是互相矛盾的,由於這種矛盾,使得身體對內我發出的訊號也不順暢、不清晰了。這種情形一旦發生,馬上就會觸動你的各種警報系統,這時若不是你的身體不能正常運作,就是你整個心境會受損。這種反應都是最好的警告,告訴你必須有所改變。


    5. 在同時,內我會傳送一些洞見與直覺到你的意識心,去助它擦亮眼睛。但是,如果你相信內我是危險又不可信賴的,如果你害怕作夢或任何闖入性的心靈訊息的話,那你只會無視這種援助的存在。


    6. 你的整個經驗架構就由你的觀念以及你的信念所造出來的。你可以以從你的意識心中找出自己的信念,以及其產生的理由。如果你接受「人類各種行為背後的理由,永遠長埋於過去中,不管是那一生」這種看法,就永遠沒有改變自己的機會,除非你改變那個信念。


    7. 你的靈魂結合了肉體而存在於肉體中,是為了要經歷一個無比豐富的世界,是為了要協力創造一個有聲有色的實相,是為了要豐感官知覺的領域,是為了要體會能量被具體呈時的感受。你在這裡是為了要透過身體來享受、來表達來、運用自己。你在這裡是要幫助的意識的偉大擴展,你做的是盡可能信實而美麗地在你的身體中創造的心靈。


    8. 意識心就像是一扇能讓你自內往外的窗子—向外看,感知你內心世界的果實。這扇窗子本來,清晰明亮,可是你卻常常讓自己那些謬誤的信念為這扇窗子蒙上塵霧。你的喜悅、活力以及成就沒有一項是外來的,其發生也沒有一樁是因為外界的因素而掉到你頭上來的。它們全都源自你的信念所導致的內在事件。


    9. 你隨時隨地都受到暗示的支配。你自己有意識的信念就是你所接受的最最重要的的「暗示」。也就是說你接受或拒絕所有其它的概念,是看你相信它們是否是真的,而那是根據一天天大部份時間,在你心中不斷住行的自說自話—你給你自己的暗示—來決定的。


    10. 一個外來的暗示之所以能被你接受,需吻合而個條件。首先要看這個示與你心中對實相的本質所抱持一般性看法是否有衝穾;其次則看這個暗示與你對你自己這個人所持有的特別想法是否相契合。


    11. 很多謬誤的信念就由於你不予查驗被你不予分辨的全部接受下來,這時你就給了你的內我關於實相的一副假相。可是一旦內我的警覺性被喚醒的時候,它馬上就會採取某些自我改正的措施來設法彌補這種徧差。比如說內我會設法避過你那愛窮理的心靈的死角,也常常會由許多彼此衝穾的信念的彈幕裡,篩檢出那最具鼓舞性,能增生氣的一套,而以好像是一種啟示似的靈光乍現的方式把它送上來。這種靈光乍現的情況,能夠使你改變你的一貫行為而採取一種新的行為模式。


    12. 基本上意識心充滿了好奇,態度也十分開放,它還具備查閱它自己內容的能力。可是問題發生在,人們教它只接受從外界來的資料,而對內在的知識設下重重關卡。


    13. 我們就像一個作畫者,「觀念」是我們的用色,「個人實相」是你的畫布。你改變你的觀念,就像畫家變他的用色一樣。你絕不是「你的觀念」,更不是「你的思想」,你是那個去體會這些觀念和思想的「我」。


    14. 在我們人生的過程裡,安排那些挑戰的是你,為的是克服它;訂定目標的是你,為的是達成它;佈置好經驗的架構的是你,為的是讓自己能藉著它成長、了解及完成某些能力。


    15. 每一個人都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個別的模式,以便讓自己能在這個範圍內創造這個個人的實相。在這個界限內,還是有無數的可行方向以及無限的可用資源,供你去實驗及創造,從而改變情況和事件。


    16. 內我一股腦兒的在充滿刺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一路上它不斷在學習如何自己的實相轉譯成物質的方式。而意識心是非常能幹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調準到物質實相,可是它卻常目迷五色,而生出了種種錯覺,誤將原本是「果」的世間萬象當成了「因」。這還不打緊,因為我的較深部分永遠在做提醒的工作,告訴它並非如此。但當意識接受了太多錯誤信念的時候,特別是當它一口咬定內我是個危險的東西時,這種提醒就被它關掉了,在這種情形發生的時候,意識心就會覺自己遭到了環境的痛擊,覺得渺小的自己在無可抗拒的大環境下,只有任憑宰割的份。在這同時,它原應安身立命於其上的深深感也全然喪失。這些錯誤的信念必須根鏟除,以使意識心能再度的對自己的本源有所覺知,並對它可用的通往各種殊勝力量的內在管道開放。


    17. 「自我」是意識心所生出的一個旁枝。意識心就像照相機,而自我則在指揮這個相機如何取景及運用焦點。


    18. 「自我」所顯現出來的,就是你對身處這個世界中所具有的「物質形象」所抱持的「觀念」。因此,你的自我形象並不是無意識的。相反的,你對相當清楚,雖然你常常會選擇排斥或接受某些自己對「自我形象」所生出的想法。謬誤的信念會造成一個僵化的「自我」,它堅持意識心只往單一方運用,而更加扭曲了它的感知。


    19. 許多相當限制性的想法會在善字的偽裝下逃過了你的審查例如你家境貧寒你可能以貧窮為轉而瞧不起有錢人告訴自己錢不是好東西的觀念這一來反而使你窮上加窮。


    20. 憎恨戰爭並不會帶來和平;只有熱愛和平才能真正帶來和平。


     


     


    第六一六節


    1. 意識心不是一個「東西」,而是一種「現象」。它永遠不停地在變它。可以被自我集中或轉向無限種方向,它既可以看到外界實相,又可轉而向內觀察它自己的內容。但是它所感知必與它的信念一致。你常常把自己設定在一個你相信的行動的方向上,任何與你當前信念有所衝穾的資料一律被你列入排除之列---你把自己封閉起來。


    2. 舉個例子:如果你病了,必有其原因。要想徹底的恢復而不患上新的症狀,你就必須找出生這個病的理由,你可能不喜歡這個病。但它卻是你所選擇的路線或方向,只要你一天認為這個方有其必要,這些症狀就會留在你身上。


    3. 信念對你而言,會像是一個事實,而不像是信念。你一旦了解是你造成你的實相之後,你就得開始去檢驗自己的信念,藉由釋放自己的意識心,讓它自由自在地審察它自己的內容。


    4. 當你去細察自己的意識心時,你是透過或以你自己的信念去看的,明白你的「信念未必就是實相」,可讓你覺知所有你在意識上所能獲得的資料,可以知道自己心裡有什麼感覺或思想。然而造成你的實相的就是這些東西。同時還要學會將精神集中在那些能為你帶來理想結果的思想或感覺上。


    5. 如果你發現自己觸目所及盡是充溢的活力、健康、效率,而所接觸的處處都是笑臉的話,那麼你大可放心地告訴自己:「我的信念是有益的。」若是在你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你也認為大家都喜歡你,那你一樣可放心。可是若你放眼望去盡是病痛、消沉、匱乏,一個充滿了痛苦與邪惡的世界,那麼你就該假設你的信念有差錯,而開始審察它們。


    6. 你絕對不受任何不可知的事件或不可知的前世因果所支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易霖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