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對氣功治病的技術源自觀清居沈老師的傳授
然而治病的學理卻是紮自王唯工氣的樂章及水的漫舞這兩本書(要有生化的基礎才看得懂)
氣的樂章 王唯工 李嗣涔 談兒童潛能
氣的樂章
新書 水的漫舞
談兒童潛能
人體身心靈科學─尋訪諸神的網站
(右鍵點選/另存目標)
[註]
王維工的氣和李嗣涔的氣好像不太一樣
大概中國的氣有很多面向
王維工的氣大約是血壓
李嗣涔的氣大約是屬於撓場裡面的一個特性


翻開氣的樂章,回想起修這門課的原始動機,原先只是想多學會一些身體保健的方法,因為每天坐在電腦前面的我,身體雖然沒多大問題,但是小病不斷,為了此我還去學了太極拳,希望可以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況。看了氣的樂章這本書之後,收穫卻比我預期更多。

身體的和諧樂章
人的身體,說單 純,看起來又很精密;說複雜,卻有一定的規則。王唯工教授在氣的樂章開頭就提到七個生理學的問題,由於我原本所學並不是在醫學專業,乍看之下,不曉得這些 問題的重要性,但仔細推敲,並配合以前學過的物理學,才瞭解身體的組成是既精密又合理的。五臟六腑看起來似乎是各自為政,但事實上是一個絕佳的合作團隊。和諧便是我唸完氣的樂章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在 中醫的觀念裡,主推人體心靈與大氣的溫度、溼度達成和諧,人就會對周遭環境的微生物產生抵抗力。中醫不主張撲殺微生物,如有用藥,也只在調整身體,使細 菌、病毒在人體所造成的反應降低到最低點。從實際面看,細菌、病毒的質量實在微小,與人體相比,就好像一個人站在地球上,它的殺傷性不在質量的多寡,倒在 它與免疫器官相搏較勁所引發的效應,而中醫學的辯證論治,改善身體的種種不適,使細菌、病毒的入侵不起作用,這便是中醫的治病原理。所以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必虛,是我們身體先有不平衡,才會為細菌、病毒所作用,因此,中醫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是用藥在中和我們五臟六腑的平衡之,不讓入侵的微生物產生撼動身體的那股正氣。
任何一個學問,總是有其理論基礎。中醫常常說”氣”的問題,但一般認為中醫講的”氣”是神秘的,而更不用講宋明理學裡頭天人感應的氣論、身體論則是玄之又玄,即便是中文系的學生恐怕也不太搞得清楚。依氣的樂章上的學說,則是心臟把血打進去血管,而氣就是一種共振,王教授用科學方法探測出:肝經、腎經、脾經、肺經、胃經、膽經、膀胱經、大腸經等這幾個都是不同頻率的共振,所以在中醫中才會分這麼多種類。而人類跟動物不一樣的地方也就在於人類有十二種共振(越多共振的動物構造越複雜),還有三焦經、小腸經、心經等複雜的共振。聽完王教授的演講以後,更簡單的來說氣便是指輔助產生功能的東西,比如腎氣不足,也就是指輔助腎的功能不足。歸納來說,氣即共振,也就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
共振理論
上課期間,聆聽了 王教授的演講,收穫實在不少,當然包括書上的簽名。其間我也到網路上面找尋了氣的樂章的相關資料,結果很幸運地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線上影音中找到王教授演 講的錄影。王教授的書被台北市立圖書館選為每月一書,所以被邀請演講,北市圖全程錄影。打開線上影音,我的所學又讓我再一次詳細聆聽王教授對於人體的問題 的說明。王教授對身體的問題說明全部圍繞在共振理論之上,他也指出了現代醫學對於利用流體力學來解釋身體的血液循環錯誤之處。原本很難瞭解的中醫理論,經 過王教授科學的分析,讓我對中醫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我將他演講所提到的問題與我的心得整理如下:
(1) 為何要有心舒壓?
心舒壓的功能就好 比打鼓需要把鼓繃緊,彈吉他需要把弦繃緊,要共振的物體需要有一定的壓力,才能夠容易地產生共振。心臟將氣給送出去,事實上是要傳送共振壓力,並不是要傳 送血液的流量。所以整個身體要跟心臟產生共振的話,就必須先有一定的壓力,如此心臟打出壓力才容易與全身的器官共振。
(2) 為什麼心跳要固定速率?
就好比家裡的電器,電器與電力公司送過來的電的頻率是一樣的,如此電力的發揮效率才好,而人身體每個器官都有其共振的頻率,假如心臟送出頻率不固定,則能量的使用效率會很差。所以因為要維持共振,所以心臟要固定速率的一直跳。
(3) 為何主昇動脈要轉180度?
要將血液的動能全部換成位能,類似電力系統先把電力升壓的道理一樣,如此流量才會變小,流量小比較沒有摩擦力,輸送的效率才會好
(4) 為何血管流進器官要呈90度?
如此輸送能量就跟血液的流量無關,只要在血管與器官交接呈90度的地方利用一特殊壓力感測結構,如此讓這壓力的感知回饋到心臟,心臟就可以利用頻率來控制要送往每個器官的能量。而且實際水管模擬,器官要加上90度硬管才能容易產生共振。
(5) 為何大動物心跳慢,小動物心跳快?
假如以流體的理論 來看,舉大樓的水塔為例子,當然是大房子需要馬達快,如此才能送水夠多。但觀察生物的身體卻是相反,大的動物心跳慢。假如我們以共振的理論來看卻是正常的 設計,動物的身體就好比樂器,大的鼓打起來當然頻率比較低,提琴比較大的拉起來聲音就是低頻,假如打得快速或拉的過快就不會共振了,所以小動物心跳快,大 動物心跳慢。
(6) 因為由於血液的循環是以共振壓力來驅動,所以動物才能夠運動
因此在練習氣功都是在調整運動的頻率可以跟我們身體的自然共振頻率協調,如此可以幫助心臟把血液順暢送到全身的器官,讓全身的器官不缺氧,以保持活性。
基因
目前有許多基因工程的技術,想要嘗試著改變人的基因,將人類一些不好的部分基因給換掉,聽起來很簡單,只要瞭解基因的結構加入或刪除一些東西就完成了。王教授形容這樣的技術就好比將微軟的Windows2000 系統一段段程式碼讀出來,瞭解其運作與架構,然後看他裡面那邊不好改一改,再塞回去電腦中執行,這樣改過的Windows2000還會運作正常嗎?這是值 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所以基因改造就好比寫電腦病毒,瞭解了身體的程式的運作,然後加入病毒使其改變工作型態,但基因的組成發展已經經歷了幾千年,遠比 Windows2000的組成還要複雜許多,加入病毒或改寫基因是不是能讓原本生命可以正常運作還是個很大的問題,要經過多久的測試與失敗才能有成果?這 個現象在目前電腦的世界也看的出來。反觀其實有用的大軟體並不多,如Windows、Linux、Java之類的,但破壞性的病毒倒是不少,但這些病毒沒 辦法讓一個系統更協調的運作,通常只會弄糟系統而已,我們的身體可以承受這樣未經詳細測試且不協調的軟體嗎?身體只有一個,不是像電腦程式有問題還可以出 補丁(Patch或Service Pack),至少在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可以完美地改好基因的程式。王教授提到的人為什麼會生病的觀點,其實主要的內在原因是抵抗力沒有了,就好比沒有了 警察,外在環境的病毒、細菌這些宵小整天在那邊等著要入侵我們的身體。所以要維持身體這套電腦的穩定運作,只要維持循環系統的運作,增強抵抗力就可以了, 而不是整天嫌基因主程式不好,要去修改他。
在這邊,我以我學習電腦專業的經驗來說,其實電腦可以看成一個很大的對應機器(Mapping Machine)。我們可以藉由鍵盤與滑鼠的操作與電腦的硬體溝通,而這些控制的操作到電腦內部會轉換成0 與1的控制訊號,藉由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翻譯,才能夠轉換成控制硬體動作的實際動作,最後經由銀幕展現出結果給使用者瞭解的結果。其實這一連串的動作, 整個電腦的系統包括軟硬體都是在做對應(Mapping)的動作,做一個整體協調的動作,你的思考與意圖一層層轉成電腦的硬體動作,而這些轉換的動作是缺 一個小環節的協調都會讓動作不成功的。我想人的身體應該比電腦更精密,隨便缺少一個環節不協調,或不完美,或未經嚴謹考驗的,都應會在演化的過程中所淘 汰,就不會發展至今天具有高度智慧的人類。
太極拳的學習體悟
由王教授所闡述身 體共振理論,可瞭解人的身體與天線、樂器的原理均相同,但與這兩種東西的不同點是身體的設計是盡量不發送能量出去,這樣才能保持住能量供應身體內部器官。 天線與樂器的設計主要是將能量發送出去,所以要加上雷達或音箱之類的結構。但對於身體來說,發送能量就是一種浪費,沒有一個人可以承受身體的器官都無法獲 得能量而一直發送能量出去的。所以王教授也說明了練一些外家的氣功如金鐘罩鐵布衫,都是將能量聚集在皮膚表面,其實這些人的內臟都因長久失去能量而壞光 光。武俠小說中如謝遜的七傷拳,裡面也說了由於要將傳送到內臟的能量聚集在手上去傷人,所以練這種拳必須先學會傷自己,才能傷別人,所以對身體是很不好 的。
王教授在演講中有 提到如何判斷哪一些氣功對身體是好的呢?其實人的身體就好像協調合作完美的系統,只要放鬆,他自然會回復到他原本設計該運作的樣子,而且可以運作的很久很 好。當我去學習太極拳,一開始老師都會說,你的腳跟手繃的太緊了,沒錯,我們日常生活的壓力,每天坐在電腦前面,給自己的便是將身體繃的緊緊的。身體為了 配合我們緊繃情境,也跟著會不正常的運作起來,把肌肉血管繃的很緊,也造成了心臟與器官的負荷。試想一台本來可以騎10年的摩托車,每天都處於極速的狀態,其中的零件與引擎不會提早出問題嗎?所以,適當的放鬆,就是保養身體最好的方法。
我學習了半年的太極拳,體會太極拳並不是一個拳打功夫,太極拳的主要精神就是協調與鬆沈。 其實太極應該只是一個精神,沒有動作,但如何讓我們的身體練習協調與鬆沈的感覺,需要有動作,所以才會有太極拳。太極拳在外在的規格就是練習身體的協調, 姿勢的端正,在動作間還能保持身體的正直與穩定,而在內在的規格就是練習整個身體的放鬆,依氣的樂章書上所說,身體的放鬆才能減輕心臟的負荷,讓血液暢流 全身,使細胞充分獲得氧氣,如此,許多循環的疾病也不藥而癒了。這也符合了老師上課所說的預防保健的觀念,只要讓足夠的氧氣進入血液循環,讓身體細胞充分 的獲得氧氣與排出毒素,身體就會健康。 (文/李嘉銘)




這學期修了"中醫系統晶片設計"這門課
老師規定要看六本有關中醫的書要寫讀後感想ㄧ本書5分
六本30分

以下是氣的樂章這本書 讀後心得感想

如果沒修這課的話,根本不會想去翻這類的書。

之前覺得中醫有著可以意會卻不能言傳的神祕性,常常講很多術語,例如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類的,也覺得中醫就是經驗、就是硬背,根本跟科學扯不上關係。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這本書應該被做為工程類的學生進入中醫的第一本書。

王唯工先生利用他新發明的理論「共振理論」,簡單的說就是氣帶動血延著經絡傳遞,經絡就是特定頻率血壓力波與周圍組織、神經、器官所形成的一個動脈共振樹,以這個為基礎,去說明這個理論與中醫、疾病與養身的關係。

我覺得如果是以學電的學生來看的話,如果一開始在學中醫時能夠這樣的說法,我相信應該可以接受,而不會去一開始就去排次。畢竟在電路中有電感加電容就會產生共振的關係,共振應該是學電的一個共通語言才對,以這個角度去切入中醫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這本書其實也寫非常的好,也很容易理解,讓人會想看下去,我覺得這對初學者非常的重要。彷間中醫的書根本不會這樣寫,症狀出來就寫藥名了,會讓人摸不到頭 緒。這本書以共振循環為基礎的脈診,能夠合理解釋很多中西醫多年的理論與實務問題,而不會覺得是死板板的在背書。

很高興這本書成為我讀中醫的第一本書,感謝老師推薦。

書本問題:
1.血液循環的因果關係在西醫裡無法找到嗎?P.44
2.日本的用電效率約百分之四十二到四十三,比我們多用了百分之五,
等於比我們多了約百分之十三點五的可用電源?P.64
3.器官加上90度硬管才能共振?P.68
4.動脈迴流圈只有三個嗎?P.83

自己的問題:
中醫常說有內傷(應該是中醫吧),那如果換成西醫應該要看哪科?







20 世紀初期,愛因斯坦發表相對理論,提出能量是E=MxC*的統一場論。宣布宇宙律,不僅是包括星球間太空中無限的引力場和電磁場,還包括原子裡驚人的小力 場。小小的原子可以摧毀一座大城市,驚俗駭世的言論,就如哥白尼地球是圓的、伽俐略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推動地球一般。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 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小小的微粒能產生強大的氣爆震盪波,證實愛因斯坦的理論。


20世紀70年代,民主與共產集團開始有了低蕩外交(detente)溝通現象,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在 國務卿季辛吉肚子痛的障眼法下到北京訪問,參觀醫院不用麻醉的心臟手術,對於針灸技術讚不絕口。傳統漢學醫術針灸穴道、經絡和氣的學說,再度受到世人的重 視。大陸核子彈之父錢學森先生,在1978年融合了核子、武術、醫術等諸家言論,成立了氣功學會。人體最基本元素是氣,氣是生物的原動力,微粒的氣,將如 原子彈般發揮強大的威力。武俠小說的掌風震盪波、一陽指、搖魂鈴、魔音傳腦、氣功療醫......,氣功頓時成為顯學,任何的運動沒有氣功,好像就不是最 根本的功法,將會是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雖然太極拳與聲樂先輩們都強調自然呼吸法,但不妨來了解什麼是氣,氣功是什麼?


說文解字,對氣的觀察,是來自於:1.「氣,饋客之芻米也,從米,气聲」。2.「氣,雲氣也,象形」。3.「气本雲气,引伸為凡氣之稱」。氣是介於呼吸氣息、自然變化具體存在的存有物與精神理念之間的存有物。是大宇宙、小宇宙的組成份子與根源【氣化論】。茲將綜合力的祕訣、太極練功要領實踐及氣的樂章、動力科學、科學觀等,敘述如下


()、氣的分類:


衛生方面:空氣、清氣、濁氣、香氣、臭氣、穢氣、瘴氣、廢氣、毒氣……。 化學方面:氫氣、氧、氮、氯、氨、氟、氰氣等。 心理方面:正氣、豪氣、邪氣、怒氣、怨氣等。 行為方面:勇氣、義氣、和氣、力氣、暴氣、惡氣、癖氣等。 生理方面: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精氣、血氣、神氣、心氣、肺氣、肝氣、胃氣、脾氣、腎氣等。 醫學方面:熱氣、寒氣、燥氣、濕氣、虛氣、實氣、鬱氣、滯氣、通氣、腳氣、瘋氣等。


哲理「氣」的概說:


,是中國哲學上常用的術語(醫學臟腑學說 氣如上述)。有數種解說:通常是指微細的物質,如物體三態的氣體。又泛指為萬物生成本源的物質,如王充論衡「天地合氣,萬物自生」;張載「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氣是氣數,命運,如二程遺書「上古人多壽,後世不及古,何也?莫是氣否?氣就是命。儒家所談的氣,是指道德修養,如正氣;人之精神發揚於外,如士氣、勇氣孟子公孫丑篇養氣章「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敢問何謂浩然正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是集義所生」。道家認為,氣是指呼吸出入之息和體內固有的活力,主張採用多種方法以便控制體內內氣的運行,這樣就可以得長壽;這是修身養生的氣。朱子強調:人的「性道雖同,氣稟咸異」;氣是指元氣,質性,稟賦:列子湯問志強而氣弱;孟子盡心篇,居移氣,養移體。氣,甲文為三,雲氣層,重疊形;气,氣重疊而上騰形。氣之形較雲尚微,然野馬流水,隨人指目。三以象其重疊,取以象其流動。山川初出者為氣,升於天上者為雲。气乃雲之散,雲乃气之斂。氣為浮動擴散之意。(詳力的祕訣)(太極練功要領實踐及氣的樂章、動力科學、科學觀等)


*「氣」在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中的各種不同意義,簡要言之,計有:正氣、邪氣、浩然之氣、 陽氣、陰氣、喜氣、怒氣、哀氣、樂氣、施氣、合氣、精氣、生氣、死氣、和氣、元氣、清氣、濁氣、稟氣、臟腑之氣、衛氣、營氣、積氣、行氣、納氣、吐氣、理 氣等思想,這些思想內涵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醫保健、吐納導引、運動養生等,都有極深的影響,迄今仍為一般人所重視。(鄭基良氣化論)


氣的宇宙論是指:


1.形上原則的「理」與形下形態的「氣」是相對立、統一,才形成宇宙萬有,化生天地萬物。


2.氣再分陰陽,相互交感,配以五行相生相剋,衍生萬有。


3.氣是宇宙生成的過程,「易緯」:「太初者,氣之始也」。


4.王充認為元氣為物質世界的本源,「元氣未分,混沌為一……天地成於充氣,萬物成於天地……天地氣於地以生物,人轉相生……」;王夫之「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是許多互動的能場所組成。人類生命的組成的基本元素是「能量場」,能量場可分為「生命能場」及「物質能場」,產生「心靈能量」及「物質 能量」。能量是維持生命的那股力量,推動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統稱為「氣」;也就是人的靈魂體所外放的物質與能量。


所以「氣」,一般可分為二類,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生命能量為「內氣」,外在的能量稱為「外氣」,如天氣、地氣及人氣。


「氣」科學化的解釋,是神秘色彩的「生命力量」(Vital Force);是呼吸「氣」以「煉氣化神」薰化蒸化燃燒產生的「有機能量」(Organic Energy);是「氣」正負電子在神經系統穴位產生「磁力共振作用」(Magnetic Effect)的磁場效應;是重力作用(Gravic Force);是電磁波、電磁信號、人體磁場、微粒(粒子)流、紅外幅射等信息論等等。實質而言,氣功應該是心理有所預期-意念,而產生感應的「身心交感」現象(psychosomatic phenomenon)。是具有物質性(physical)及精神性(mental),有機的物理現象。


「氣」的研究,當今科學界,將它歸納為「量子物理學」的範圍;醫學界,則列入「能量醫學」。台大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系主任許文翰,利用先進科學計算及顯影技術,建立了氣血交換模型,證實「氣道」存在人體(註)。前國防醫學院教育長,現任長庚醫學院的師兄劉鴻文教授,則長期作了「能量醫學」---對氣功的瞭解和體會。


何謂氣:(詳馬承九先生著)

氣是自然界的能源,如磁場、靜電、陽光、幅射線等。氣是維持生命的能量、原動力,如先天氣、元氣、先天的精華、遺傳因子。氣是呼吸的過程,呼氣、吸氣、引氣……。氣是心肺功能,斷氣、上氣不接下氣。氣是肌肉的張力,疝氣、氣虛的症狀。氣是神經的表現,氣機不順。氣是情緒的表現,生氣。氣是正邪善惡的分際,如正氣、邪氣。氣是健康與精神的外觀,如氣色、元氣、傲氣、狂氣、霸氣。氣是超自然的能力。


部分特異功能人士,常常強調「氣」的放光、紅外線、電磁波千里外的感應等等。(參李嗣涔的氣功與人體特異功能的科學觀)


然而,什麼是「氣」?一般而言,氣可分為實質的氣和抽象的氣。


實質的氣,例如空氣、氧氣等,可以用儀器測量、有色或無色,有味道或無味道,可以製造、控制、利用的氣。空氣在人體中,只出入於肺部、氣管等呼吸系統間;只有生病時,氣才會在腹部;氣和血相遇,將凝結而迅速死亡,所以打針時,不能使空氣進入血管中。


抽象的氣,例如上述意氣、霸氣、傲氣等。


至於道家內丹功、中醫、針灸等所說的氣,是實質或抽象的氣?能否作為太極拳所說的「氣」,詳述如後。道家內丹功「氣之成,由於命門火與精液覆育而成,稱之 為水火既濟,或謂內丹,其所存之處為丹田」;中醫、針灸對氣的說法,認為練氣、運氣的氣,是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相結合而運行於全身之氣。先天氣是指原氣、 精氣、腎氣等受之於母體的元氣。後天之氣,又稱為宗氣,是指吸入的空氣和飲食營養(谷氣、營氣等)產生的能量(肌肉力、熱能的產生詳如腹部呼吸、生物電離 子等)。


氣的產生:


太極拳的氣是抽象?抑實體氣?依照當今的各項儀器設備,似乎難窺其全貌;如紅外線電子顯影、生物電離子的解說、神經系統說……,都難說真確。茲就物理學的立場,以蠕動運動造成體液的流動;就其體液流動的勢能、動能、壓力和速度等來加以解釋。


當吾人將一顆石頭丟到平靜的水池,石頭帶著本身的勢能及拋出的動能落入水中時,必將勢能、動能傳遞給水,造成水分子的排擠作用而壓力升高、溫度上升、產生 速度而向四處流動。接近落石部份的水,在勢能、動能上幾乎是零,但隨著距離的增加,壓力、速度隨著加大加快,所以水面波紋漣漪就越來越大。人體的肌肉纖 維、血管等各種管道和各種細胞其內外都充滿著據有電解質性質的電離子體液,所以對這些管道、細胞施壓時,內外體液也會像池水一樣的盪開來,使體液的壓力、 速度相對的提高。當細胞膜外的鉀、鈉正電荷離子會隨著壓力而湧入膜內,形成細胞內的衝擊,此時,膜內外的電勢差及電衝就會產生。待鈉、鉀離子湧入細胞膜內 的流體衝擊及外壓壓力解除後,細胞膜內外又再恢復原有電荷狀態。這種電衝,是經由神經細胞中央貫穿各細胞間的軸突,再傳到兩細胞間的蘭氏節,以每秒100公尺的速度迅速的傳到腦中樞,而感應外界所給予刺激的所在。


以這種電衝的物理性原理闡釋,作深部呼吸的吸氣時,即是對人體由下而上的逐漸刺激及施壓,腦中樞因此就能即刻的感應到;呼氣時,也是一樣。這種生物電離子 的電衝,是不是「氣運全身」、「以氣運身」、「氣遍周身」?呼氣時,脊椎骨中好像有東西爬行,是不是「氣沉入骨」?假如確定是如此,「太極拳所說的氣,是指腦中樞神經所感受到呼吸所生的感應」。也就是說,「氣」是細胞內外體液中生物電離子的流動傳遞的感應;簡單的說,氣是生物電離子波,經由神經系統運行周身。所以能「意到氣到」,在紅外線照相拍攝下,可以看到一塊塊暗紅色的聚合。


*言如山在「太極拳之奧秘」:人體動則生物電位提高,血液循環加速,氣與血紅蛋白迅速離解,就會感到有「氣」。


台大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系主任許文翰,利用先進科學計算及顯影技術,建立 了氣血交換模型,證實「氣道」存在人體。「氣」是細胞之間帶電的組織液,存在於「經絡小體」中。血液經由微血管動脈末端送至組織間(氣的通道)以便營養細 胞,一部份循著氣的通道往下一個穴道流動,一部份經由微血管靜脈端及淋巴管送回心臟。血為氣之母;「穴道」是人體微血管、神經、淋巴管最密集處;一組肌細 胞形成的空隙,加上微血管、神經、淋巴管,便組成一個「經絡小體」。穴道附近的微血管密集交錯形成「氣道」,氣道是人體血氣交換處。對穴道刺激(如針 灸),將使氣道的氣流動量增加三倍;從每分鐘4.18公分增加到12.18公分,使氣血循環加速。(2005.7.中國時報)



(二)、氣的重要意義:


民法總則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何謂出生死亡,由以前「一氣尚存」「嚥下最後一口氣」的呼吸說,到心臟停止跳動說,到腦波死亡說。人類在母 體內以胎氣維持生命,脫離母體屁股一拍哇的一聲,就與大氣渾然一體。腦中缺乏氧氣,幾秒鐘內就會腦死。呼吸之氣主宰人類的生命,太極拳行拳,強調不弩氣憋 氣由後天返先天,在氣則滯的不用拙力的自然呼吸法。


在傳統醫學哲學裡,氣有不同的重要意義。內經:「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於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於口,藏於胃腸,味 有所生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人類吃氨基酸、脂肪等五味的營養物品,經過氣的調和,各種臟腑的功能才能發揮出來。


如人類需要的氨基酸有23種,但植物只有20種,因此,其他3種的氨基酸,就一定要從蛋、奶類或味噌等發酵食品,再加上體內的細菌製造出來。「氣」調和五味,製造、維持生命的原動力。氣不足,就五味不足,營養失衡;營養不良就會生病。營養足夠,但「氣」不足,這是循環有問題,仍會生病。


所謂「氣」,就是把心臟打出的動能,轉化成動脈血管上共振的位能;這個「血液壓力波的共振」,就是「氣」。共振的方式,依心臟的跳動將血液「共振」到膻 中;再依個人的身體狀況、血管、器官的彈性、大小、開口數等產生十二種不同的壓力波經絡頻率,使血液很容易的依照血液頻率進入符合各不同頻率的臟腑、血管 經絡,就如同不同頻率的電波,依頻率的不同,進入收音機的不同電台(氣的樂章)。


傳統醫學理論,「氣是活動力很強的精微物質」,無形無色,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運行身體各處。在人體內具有推動、溫煦、固攝、抗邪等作用,是人體血、津、 液,新陳代謝的動力來源。氣能提高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抗體,是人體生長發育、復原的主要熱力來源。因此,為強化氣源,必須放鬆心情,強化呼吸,暢通神經 系統,加強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功能,調節內分泌,強化排泄作用,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氣的來源:


在太極拳鍊功的過程是,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外動,逐漸達到神形合一的太極意境。依據人體的生理現象,人體動則生物電位升高,血液循環加速,血壓降低,氧與血紅蛋白迅速分解,就會有內「氣」的產生。氣是由心意()有意無意的指揮,如用意過度,就流於拙力;氣遇力則阻,而無法運行。太極拳就是使潛於內的為氣,形於外的為勁,而不是用拙力而將氣阻於外。所以一舉動,先為意動,然後形動;這樣才是意到氣到,氣到勁到。


※註:生物電位對人體的影響:空氣負(陰)離子對人體的影響,吸入空氣負離子後,使腎上腺素對肝、腦腺 粒體產生亢進改善吸收率,因空氣負離子與過氧化氫,對體內肝、腎的中性細胞及小腸中的過氧化脢體有密切的關係,是生命所必須的;對舒張壓、胃潰瘍、聽力、 免疫系統、腦部缺氧、食慾、過敏氣喘、疲倦、神經功能、循環系統等,常以『空氣負離子療法』(NAIT);三溫暖(sanna)對生物產生良性的物理作用;電磁場干擾經絡穴位(Sher I,effects of natunal and man-made electric/electromagbetic field on human health a possibly mechanism,1997)(西安李安伯1999.6)※現代流行「高密度純氧治療法」,治療腦中風等,並廣泛應用於紓解疲倦。


煉氣者,是指內氣.丹田為人體的重心,中氣的樞紐.氣沉丹田,即以丹田為中氣運行的根基,應隨時保持重心的穩固穩定。因此,沉肩墜肘而勿使飄浮,含胸拔背而勿使俯仰,主宰於腰而勿使散亂,虛實分明而勿使僵滯,也都有氣沉丹田之意.故應時時中氣貫足,氣遍身軀,且氣要鼓盪而不必故意憋氣鼓肚或凹腹.應注意此氣是丹田內氣而非呼吸之氣。誤解氣宜鼓盪,而故意憋氣鼓肚或凹腹,將違反中正安舒,氣沉丹田的原則。意氣君來骨肉臣,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遍身軀不稍滯,以達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的地步。

或謂心即是意,意即是心。但心、意、氣三者之間仍有差別。三者循環相連互生.心動則意起,意生則氣隨;心亂則意散,意散則氣浮;氣沉則意堅,意堅則心定。氣隨則能催血,又能運神。初學者要用意與氣甚為困難,當從設想練起,久之,才有行氣的可能。設想,有無敵若有敵之說,也有一說是假想氣由丹田貼於脊背,然後由背而臂而腕而掌而形於手指,發於敵身。意之所至,氣則隨之.以氣運身,用於四肢。不明太極用氣之功,則不知太極拳真意。


氣足則勁掤,勁掤則能虛靈頂勁,頭頂懸;精神能提得起.意存丹田,氣沉而能腰軸屹立立身中正,胯開而襠圓,肩沉而含胸拔背……,達到內外三合拳譜云:「形如搏兔之鶻,神似捕鼠之貓」.提起精神,神氣鼓盪,週身就無有缺陷處


行氣的方式約有數種,小周天,大周天,或由丹田繞尾閭緣背脊(由後天往先天),或由上根往上至天靈而下(先天往後天)……等運氣方法,但氣以直養而無害,故行走任督脈應不及行走中()脈來的直捷.況立身中正,尾閭中正,才能氣沉丹田而下湧泉。


雙沉不病而離虛騰虛,與重不同;雙重僵滯,與沉不同;雙浮縹渺,與輕不同;雙輕天然輕靈,與浮不等.半輕半重不為病,偏輕偏重為病;半者半有著落,所以不為病.半輕偏輕,靈而不圓;半沉偏沉,虛而不正;半浮偏浮,茫而不圓.內輕靈,致於外氣之清明,流行乎四體.上手輕靈,方而圓,圓而方,超乎象外,方圓四正之手,已太極大成.


一. 內氣與呼吸 太極拳是養心、養氣、練身的功夫.養心鍊意已如上述,太極拳除養身外,尤以養氣為主.諺云︰「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


太極拳的呼吸,應力求自然,動作配合呼吸,氣以直養而無害。盤架子時應注意,開呼合吸,降呼升吸,沉呼提吸的規律。呼吸法的極意是如何忘記呼吸。十三勢行功心解: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氣以直養而無害.心為令,氣為旗.腹鬆,氣沉入骨.牽動往來氣貼背.又云:氣遍身軀不少滯.腹內鬆淨氣騰然.意氣君來骨肉臣(又說為,意氣君來骨肉沉).但十三勢行功心解: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此處之氣是指呆滯浮躁發怒的暴氣,而不是丹田之沉穩清平暢達順遂靈活的內氣,應明確的予以分辨。


丹田之氣,是清而平,能平則和.和則暢達,暢達者通行無阻。太極拳勁蘊於內主柔,是外柔內剛的柔。上乘者,其皮肉之柔,如軟棉,而內氣之堅,猶如鋼鐵,所謂絲棉裹鐵丸者是也。太極拳動作的基本優點,就是動作慢勻,呼吸自然,斂氣凝神,不用過分之力,而以柔和為主.柔和乃動作柔綿,呼吸和順,精、氣、神與內勁均皆飽滿的現象.非萎靡不振的柔軟癱軟。況四兩撥千斤,也須有四兩之巧勁。夫慢而後能柔,勻而後能和,則筋骨舒展,氣血調和,呼吸能深長,精神奮發。故平常盤架子時,須時時注意意守丹田,腰腹鬆淨,腰至委閭中正屹立如大纛旗,氣沉內斂,鼓盪騰挪,以運四肢。


氣在人的身體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因氣為體之充.用以催血,用以養血.是經由命門火與精液涵煦覆育而形成。道家稱為水火既濟,或內丹.氣充則血足,血足則體強,體強則意堅,意堅則魄雄,魄雄則可延年益壽,而入修行之門。故氣為主,血為副.血不足還能活,氣不足,則有立即的危險。


腰常旋轉,命門得以發展。命門在腰兩腎臟之間,男子用以藏精,女子用以繫胞。能生汁液為津,為人身強弱的主要關鍵。命門火蒸騰,能化而為氣為血,升而為神,張而生肌,動而為力,力於是產生.神旺氣足,身體強健。習之有恆,則皮膚滋潤,面現紅色,兩耳發赤,太陽穴充滿而臌出,眼珠光澤,有神有色,舌底津湧,不思水飲,命門火充足.練腰的益處由此可知。


在煉氣的過程中,須謹守心靜意動,氣由心發的道理。首先吸住一口氣,下沉丹田,心靜神寧。越安靜,越鬆弛,則氣血越活躍。因此,氣血騰然產生心靜意動,靜 中有為。此時,仍意守丹田,腹內鬆靜,意生而氣隨。氣騰然掤勁足,腰至委閭如纛旗立身中正,氣貫脊椎,動而勁力由脊發,經肩透指﹔經胯透湧泉﹔氣遍週身, 鬆柔沉靜。太極拳練拳的方式是由心神以帶動形體。形體的練法是由外動去帶內動;再由內動去帶動外形;由有圈變無圈;由有形變無形,而臻於小、巧、靈的妙境。


氣功的現代意義:氣功是人類身 體內部深層肌肉筋骨膜絡的運動,也就是明末清初黃宗羲子黃百家所稱的內功。這種氣功,是否能像鈾原子核子的動力能或是奈米精細元素,依目前的科技,還只是 停留於傳統醫術階段,以後如何,仍難論斷。就如1999年跨世紀的幾場學術研討會中,就曾預測五十年後,人從何處來,將何處去,可能清清楚楚的瞭若指掌。 屆時,宗教及其教義,是另一層面的問題了(詳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



中醫以十二經絡為治療的主體,臟腑器官、血管是附著在經絡上。五臟主管它本身必要的功能,肺主降,腎主納.景岳全書: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所以經過呼吸鍛鍊,深呼吸以誘導加強腎的攝納功能,氣沉丹田,以達「胎息」狀態.這時呼吸輕勻柔和,後天肺的氣,與腎的先天精氣經過降納而配合,化生為人體的真氣,而使內部力量迅速聚集加強,這就是古人強調練命門胎息的原因所在.


如肝解毒、腎排尿、肺呼吸、脾淋巴免疫系統、心送血。六腑則與情緒、欲望有關,胃、膽、膀胱、大腸、三焦、小腸各經的血,都供應到頭上來。經絡是在頭骨外面,看得見其頭骨內相應的部份,延腦共振頻率主要是肝;中腦與脾、腎經有關。


一、腦部:


人類最重要的循環負荷是腦。五臟六臟及所穴道的共振,其最終目的都是在供給血液給腦。


腦是「神明出焉」的重要器官,欲望情志都由腦部來控制。腦也能控制身上的每一段血管,除了管控頸動脈的血管較差了些。每個器官、神經節也有局部控制的能力,所以控制的機制就變得非常複雜。尤其,生理上到底經過那個神經節、那一個神經傳導物,我們也都還一無所知。


腦不好,除先天因素外,是否有足夠的血供應到腦部有關;一般狀況平常人腦部的 供氧量都是不夠。腦部氧、血供應正常,五臟的神明功能就正常,所以說「五臟藏七神」、「神明出焉」。各種情志的病,幾乎都可由循環找到答案。腦部缺氧、循 環不好,則成植物人、腦性痲痺、智障、自閉、中風,甚至死亡。腦溢血、栓塞等,也都是循環問題。


腦部主要的經絡是膽經,但腦幹的主要經絡是肝經。腦幹的上面百會是肝經來送血,耳窩是腎經,腦最下端延腦附近,是屬於肝、腎經;高級思考,則為膽經、膀胱經、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腦表面屬於高頻,但低頻的五臟血壓脈波會絡到腦較裡面的部份。


*耳朵的經絡也有好幾個,一個是絡耳萵很內側的腎經,外面的小腸經、三焦經,但是所有上焦的血管都是膽經,所以膽經最為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易霖ok  的頭像
    易霖ok

    易霖的部落格

    易霖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