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曾做過瑜伽的人,一定做過拜日式。也相信,有過多年瑜伽經驗的人,會做的拜日式不只二、三種,可以從其中衍生出非常非常多的變化。從我的經驗來看拜日式,它是最基本的,但卻也是最重要的,也是我每天練習樂此不疲的動作。
為什麼呢?一套拜日式是由不同的體位法組合而成的,包含至少八個姿勢,每個動作都巧妙地和下一個動作連結起來,所以單是做一次拜日式,就有一氣呵成完成一組動作的感覺,就像是打了一套氣功一樣。
而它組成的個別動作,可以用最平實的,例如:蛇式。也可用難度較高的動作:鱷魚式。對初學者來說,可以選一整組都是入門級的動。對於想挑戰較高難度的人,拜日式也可以做得很難,說拜日式是難度上下空間最大的組合,一點也不為過。
也因為拜日式可以做得很簡單,因此,它可以當成暖身運動。做過Ashtanga Yoga的人就知道,在Ashtanga之中,沒有「暖身」的,一開始就做五組拜日式A(本電子報討論區有「拜日式A」的討論內容),就是透過它來活動筋 骨,接下來才做一系列比一系列難的動作。也就是說,如果今天您沒有空,但又想動一動,可以選擇拜日式中的簡單版本(坊間每本瑜伽書都有圖示和說明,您可參 考),只要連續且重複地做五、六次,相信可以讓您開始流汗,肌肉和呼吸都有運動的感覺了。 | |
|
可別人看拜日式,只要紮實地做好每個細節,未來在做進階動作時,會較易上手。以向下看的狗式來說,它不只是把臀部推到最高點而已(拉長背肌),還要想著把 腳跟穩穩地踩向地面(拉長腿肌),更要學著如何把手掌牢牢地貼地地面上,好正確使用手臂肌肉。我的經驗是,我們平常不知如何將兩掌平貼地上,像吸盤一樣吸 牢地面,向下看狗是最好的訓練動作。只有能將兩掌貼牢地面後,往後的鱷魚式、烏鴉式等進階動作,才能做得平穩不吃力。
向下看的狗拉長的後腿肌,在前彎系列的動作時,就顯出功力來了。凡是前彎動作做得好的人,他的腿後肌一定可以拉得比較長,再配合髖關節的放鬆,就能不那麼費力。
而蛇式或向上看的狗,(前者較易。兩者的差別在於大腿是否貼地,若未貼在地上,且兩腿到腳趾全用力拉長且撐在地上,就是向上看的狗)看來只是一個兩手撐地 頭向後仰的動作。可是,做蛇式或向上看的狗時,要開胸並把兩肩轉向後夾緊,可訓練到我們胸肌的肌力與彈性,對於未來做一些後仰的動作如:駱駝式、弓式等, 都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做蛇式也把腹肌和前腿肌拉長,蛇式做得愈標準愈不吃力的人,在做船式一定也比他人來得容易。 | |
|
我只舉向下看的狗和蛇式為例,說明拜日式對未來動作的紮根意義。所以,初學者不要覺得老在練拜日式很無聊;進階者更不要覺得自己能力好,不再練基本功了。基本功就像所有的事情的根基一樣,只有練得很紮實,從中得到樂趣,才能穩穩地邁向下一步。
對於想練好拜日式的人,我只有一句話送給您:「多練,並仔細體位身上每個部位的反應」。如果沒有帶著一顆敏銳的心在做拜日式,因為它太平實不起眼,又做太 熟了,很容易會流於行禮如儀,就失去每次從中間學到新東西的成長了。相信您每次都留意每個細節,就會注意到很多有趣的事在發生,或許比追求更難更複雜的體 位法更耐人尋味呢~
| 有天,朋友問我「瑜伽最重要的體位法是哪一個?」我告訴她「每個體位法都很好,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大休息式。」她覺得很訝異。她以為得到的答案應該是肩立、倒立…這些動作,沒想到卻是一個最不起眼、常常被忽略的休息式。
我的解釋式:不管您做任何派別或是多少的體位法,瑜伽在體位法的精神都差不多,都是希望經由身體的伸展、扭轉或擠壓來刺激心跳加速、加快新陳代謝,以及活 化內臟等等。在做了幾十分鐘的體位法後,我們的肌肉、骨骼、器官和腺體,都達到一個程度的興奮,若是沒有一個完整的收功,可能會讓我們身體和心靈處在不當 的興奮狀態,輕者可能覺得睡不著,重者可能會影響部份內分泌。
瑜伽一個講究平衡的養生法,當然不能坐視不管。因此,大休息式是讓這些器官、腺體和肌肉得到充份休息,並慢慢回復平衡的好方法。經由靜靜地躺或坐著休息幾分鐘,能把剛剛刺激的全身再度放緩下來,好接下來我們日常生活。
經過我的解釋,朋友似乎懂了。但她又問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做瑜伽就是要活筋鬆骨,加速新陳代謝,為什麼還要把加速的感覺放慢呢?」她的話聽來有道理,但瑜 伽的目的就像太極等很多保養式的運動一樣,我們不求迅速神效,而是希望每天一點點,持之以恆地達到改善健康和放鬆的目的。也就是說,假設目前的體能狀況是 50分,每次增加5分再減緩3分,這樣一次一點地前進,看來踩煞車是多餘,但卻是很重要的保養之道。 | | | 如之前提到,大休息可坐可躺,可俯臥也可正躺,甚至可側臥。姿勢不用一成不變,重要的是,找個可以舒服且全身放鬆的姿勢,把呼吸放慢放勻、身上的肌肉和筋骨全鬆下來,並在那個體位維持幾分鐘即可。
有的老師會在大休息時,用口述的方法,告訴學員如何放鬆,有的則完全不出聲,讓大家自己進入真正的休息狀況。我的經驗是,初學者很難真正體會什麼是放鬆, 他以為自己是在休息,但肌肉仍在緊綳著,或是姿勢不對,心跳仍沒放緩下來。所以我在大休息開始時,會大略地說出幾個重點,好讓學員有個方向遵循。但接下 來,大半時間我會留個學員,不再一再說話或走動,好讓他們靜下來。
有的老師會細心地在學員大休息時,調整學的姿勢,甚至幫他們簡單按摩一下,對進入休息方狀態也有助益。
有人會問,大休息一定要在整堂課結束後做嗎?不一定。有些比較難的動作之後,緊跟著一個嬰兒式或是躺下的休息,只要短短幾十秒,也會有回復的效果。有的派別非常重視大休息,幾乎每個動作之後,都會讓學員大休息數分鐘,讓每個動作的能量都歸零,再重新開始。 | | | 有次下課,一位學員不好意思的問我「我在大休息時睡著了,這樣對不對?」我在初學階段也有這個經驗。在被老師「操」的手腳發軟後,只要一躺下來,沒多久就睡著了,到全班同學都起身了我才醒來。為了這事,我也問過我的老師。
老師說,剛學瑜伽時有這種現象很普遍,沒有什麼對不對。但等時日一久,我們在大休息時會進入一種身心分開的現象。就是身體是非常舒坦地鬆弛下來,但精神仍 是清醒的,雖不是那種緊張或興奮的狀態,可是我們在精神上不會隨著身體的放鬆而進入睡眠狀況。不知各位是否也有類似的感覺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