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們來到這個世界,是要學習與了解。你們的能量在轉釋成「情感」、「思想」「情緒」之後,引發了所有的經驗,完全沒有例外。一旦你了解這點,唯一該做的就是學習審查自己信念的本質。因為,你的信念會自動企使你以某種模式去思考與感受。是你的信念在領導你的情緒,而不是你的情緒在領導信。有效的行動力量,完全跟著你的信念走。相信自己的無力與脆弱,就等於是定自己行動的能力。你的「威力之點」是在現在。瞭解這一點,要比過分關切迷宮式的「過去的理由」重要得多:因為在一個負面的追究裡,你會變得更加迷,以致忘卻所有信念,當下立時可以改變。
目 錄
賽斯自序:個人實相的制造
譯序
第一部 你與世界的交會處
第一章 世間生相
第二章 實相與個人信念
第三章 暗示,心電感應,與信念的組合
第四章 你的想象力,你的信念,以及你信念的來由
第五章 不斷在創造中的身體
第六章 你信念的軀體與其力量結構
第七章 血肉之軀
第八章 健康,好的和壞的思想,以及“惡魔”的誕生
第九章 自然的恩寵,創造的架構,以及你身心的健康。意識的誕生
第二部 身體即你自己獨一無二的活雕像
人生即你最親密的藝術作品,以及,在你個人經驗之中的創造力的性質。
第十章 自然明覺與外力的明覺,穿上化學衣服的靈魂
第十一章 意識心作為信念的載具。與健康和滿足有關的信念
第十二章 恩寵、良心和你日常的經驗
第十三章 善與惡,個人與群體的信念,以及信念對你個人及社會的影響
第十四章 哪一個你?哪一個世界?你日常的實相是特定可能事件的表現
第十五章 哪一個你?哪一個世界?只有你能回答。如何把你自己由限制中釋放出來
第十六章 自然催眠,出神狀態是出神狀態
第十七章 自然的催眠,治愈,以及身體癥狀的移轉進入其他的活動層面
第十八章 內在與外在的風暴。創造性的“破壞”。
日子的長短及建立於生物性上的意識之自然伸展能力
第十九章 能量的集中,信念,及當下的威力點
第二十章 夢中景色,物質世界,可能性與你的日常經驗
第二十一章 肯定,愛,接受與否定
第二十二章 肯定,對你自己人生實際的改善,以及對信念的新結構
珍 序
這本書能在我的名下出版,我深引以為榮,雖然我並不完全了解這本書的制作過程,或我在其中所扮演的那個將這本書“寫”出來的角色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在本書 的創作過程中,我從未有意識的參與過,我所做的只不過是每個星期“出神”兩次,以賽斯這個人的身份,或者“代替”賽斯,以一個中間人的身份,將這本書 “說”給我先生聽,而由他記錄下來。
雖然如此,我還是認為這本書是“我的”作品,因為我深信若不是有我這個人,加上我特有的能力居中傳遞,這本書根本就不可能問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 的產生其背後所涉及的東西極多,例如,連我自己都要將原稿看過才知道它裏面在說些什麽;所以,這本書又不能說是“我的書”。我說這些話是什麽意思?
我的看法簡單來說就是:通常我們的著眼點幾乎完全放在我們所認為的“真實”世界之中,但是,問題是“實相”(reality)有這麽多個。藉著轉換我們意 識的焦點,我們就能張望一下其他的實相,而所有的各種實相則又全都是“實相”(reality)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所顯現出來的不同景觀。在我看來,想要 以某一個實相為標準來形容另一個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一種困擾中,總是希望能以我們這個世界中“是非題”的二分法標準來替賽斯這個人物做一番定位。我究竟應該把他當作是一個一般有精神信仰的 人心目中所認為的那種“精神導師”好呢,還是把他列為科學界所解釋的——他只是我自己性格中另一面的顯現。這兩種解釋對我而言,都沒有抓到癢處。
如果我說:“餵!大家不要搞錯了,賽斯不是你們所以為的那種精神體。”那麽,人家馬上會把我的話當作是我在供認原來賽斯只不過是我性格中的另一面。更有些 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超靈”的人會以為我在故意抹殺賽斯的地位,不肯讓他們受到這個超然的精神體的幫助。
事實上,我認為我們在正常生活中所自知的自己只是一些更高層的自己在三度空間中所作的顯現而已,我們從那些“自已”中取得了我們的生命與能量。他們的“實相”根本無法為我們的生物形態架構所包容,但是卻不斷的經由我們這些個體的作用而轉譯出來。
象“精神導師”這種說法也許只是以上這種觀念的一種簡化、方便而象征性的代表,我並不是說“精神導師”不存在。我的用意只是在闡明“精神導師”這個觀念應 該值得我們去做更進一步的探討,因為這個名詞所真正代表的意義可能與我們所想象的要差得很遠。此外,如果我們過於執著這個名詞,先入為主的把一切啟示性的 領會都當做是外來的啟發,或是穿鑿附會的把不包括在這種範圍之內的其他異像也都列入這個範圍,那麽這種“精神導師”的觀念反而會變成了一種限制。
當我試用以上這種觀念來解釋賽斯的存在,老是在懷疑他是否是一個“精神導師”時,我反而受到了某種程度的限制,自封於賽斯那更大的實相之外,自閉於他那存 在於廣大想象力、無邊創造力、比所有一切具體世界要大、也根本無法為唯事實是問的世界所容納得了的實相之外。就拿賽斯跟我們開課這件事為例子來說吧,他的 獨特個性的顯現我們能看得到,但是這些東西的來源我們卻觀察不到。相同的情形,任何一個人的來由在這客觀世界裏都不是“顯”的,也都是一個神秘的謎。我的 工作就是去擴大這個世界的範圍,開闊大家對這個世界的觀念。
賽斯書或許只是我自己意識中的某一個屬於另一度空間而又不把註意力放在人世間的“層面”,加上其他某些用人間言語解釋不出來因素而生產出來的成品,在其 中,造就出“賽斯”這了不起的心靈作品,它“真”的程度比任何所謂的“事實”還要“真”。賽斯所存在的地方,也許只是某個在事物的安排上與我們人間習慣不 一樣的層面而已。
我並不是說,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不必把從賽斯書所學到的那一套應用到這個世界來,事實上我自己就一直在如此做,而賽斯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在教我們,如 何去有效地應付我們的日常生活。我要在此特別強調的是:當我們在看這本書時,一定要註意不要隨便望文生義,或是斷章取義妄下斷語,或自以為是,否則我們便 犯了一個錯誤:硬把多度空間性的東西強塞至三度空間,而妄以人間所謂的真、假來限制與評判事物。
不管在直覺上或是情緒感受上,我們所了解的事情往往都要比我們在理性作用下所能知道的要多。如果我們硬是要把一種啟示性的訊息,或是像賽斯這樣的事件,用 我們自己那種有限的觀念去把它“框”起來,就等於是強要以編號三來解釋一朵玫瑰,或是硬以兩件毫不相幹的事情來互相解釋一樣。
想想也很有意思,一個根本不把註意力放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卻能藉著他所顯示給我們看的一個事實——其他實相確實存在——來幫助我們過一個更開心、更 充實的生活。在這本書裏面,賽斯說明了我們的生活經驗是可以改變的,改變之道在於改變我們對“自己”以及對物質性生命的“信念”(beliefs)。
對我而言,“賽斯資料”已是一種不再需要以人間基礎去評判的源源而來的神奇理論了。以一種莫名所以的方式,這些理論活了過來,藏於賽斯理論中的觀念也變成 了一種象是有生命的東西一樣。我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也由於此,我個人的實相也為之大大開闊,我因而開始對我們的生命所由來的更廣大的內在層面略見一斑, 也更因而學會了其他感知的方式,這些認知方式不僅使我能看到一些其他嶄新的“世界”,更能夠幫助我以更有效的方式去應付我們今天的世界。
當賽斯在進行這本書的時候,我自己的生活在完全始料未及的方式下受到了無可計量的饒益。在賽斯敘述這本書的時候,常常發生一些與他所述內容相呼應而令人心神大為動蕩的事件,而我的創造力與心靈能力也發展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新境界。
比如說,在賽斯快要開始本書的著述時,我發現自己步上了一個新的征途,這種邁進被我稱之為“蘇馬利”(sumari)的發展。“蘇馬利”的意思是指在某種 程度上有著相同整體特性的一個“意識族系”。我和這一家子意識的交通,需要用一種特殊的“言語”,但這種“言語”卻不是我們一般所認為的言語。我猜想這種 言語的作用就象是一種心理與心靈上的架構一樣,使得我可以不受一般人間言語的囿限,而表達出或是藉以傳達出,恰恰存在於我以一般言語所能表達範圍之外的內 在感受與資料。
這種蘇馬利的發展在賽斯進行本書的同時不斷的擴大。有好多種不同層次的意識狀態牽涉到這種蘇馬利的發展裏面。比如說,在某一種狀態中我可以寫蘇馬利的詩; 而當在另一種意識狀態中時,我可以把我所寫的蘇馬利詩翻譯出來;更在另一個不同層次中,我可以唱蘇馬利的歌,顯現出遠超過我平常秉賦或背景的音樂素養及表 現。這些歌也可以被翻譯出來,但是這些歌在本質上所表達的是“情”,而歌詞的本身是否能為人聽懂倒在其次。又在另一度不同的意識狀態中,我還可以收到一些 資料,這些資料想來應屬古“說法者”(speaker)所遺存的手稿,而這些資料在後來也為我所翻譯了出來。賽斯說“說法者”就是老師,有些有形,有些無 形,而所有的說法者在千古以來都不斷的在扮演一個將內在知識解釋與傳達出來的角色。我先生也能寫蘇馬利言語的東西,但是卻翻譯不出來,非得靠我來為他翻譯 不可。
在賽斯持續進行本書的著述時,我完成了一全篇詩稿的創作,詩名為《在時光中,靈魂與必朽的我之間的對話》(Dialogues of the Soul and Mortal Self in Time)。在這首長詩中,我根據賽斯在他的書中所提示的建議發展出了很多我自己的信念,而這個發展又催生了我另一首詩(說法者)的問世。就我而言,我自 己的這些經驗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天地間本來就有一個蘊藏著豐富知識與創造的寶脈,每個人都可以根據他自己能力的不同而自這股寶脈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收 益,這股脈流所存在的地方就正在我們平常意識的表層之下。我深信這本來就是我們人類遺產的一部份,任何一個真正有心向自己內心去探尋的行者,都能或多或少 的進入到這層寶脈而有所收獲。
《在時光中,靈魂與必朽的我之間的對話》以及《說法者》這兩份詩稿,與我所寫的某些其他蘇馬利詩,已由Prentice-Hall Inc.出版公司合並為一冊,並將於近期內出書。我認為它應屬本書的姊妹作,因為這本詩集說明了當賽斯在敘述《個人實相的本質》時在我自己的個人世界中發 生了些什麽事,同時也顯示了創造性的動力是如何的向四面八方迸發而進入到一個人格所有的領域中。賽斯在寫書時常常引用到我所寫的這些詩,以及觸發這些詩的 那些個體驗。有很多這種“觸機”的情形是由於我拼命的想要搞清楚,到底他的世界與我的世界之間有些什麽關聯,或者內在體驗與外在經驗之間究竟有什麽理路可 循而發生的。
除了這些之外,我在賽斯進行本書的同時還發現自己突然在寫一本小說,書名叫做《超靈七號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Oversoul Seven),本書頗有自動就寫出來的味道。書中的主角是超靈老七,是一個已經圓滿成就了他自己境界的“人”。在那本書進行的時候,我只要在心裏說:“老 七,該寫下一章了吧?”然後,我就發現自己飛也似的接著寫出了下一章。該書還有一部分內容由我的夢境而出。
我心裏明白書中的那位七兄和他的老師賽普茹(Cyprus)確實以某種方式存在著,但是他們存在的實相卻不是我能以一般俗世真假的角度去描寫形容的。比如 說,這本小說裏包含了很多蘇馬利言語的詩,以及部份的說法者所留下來的手稿內容。當我在唱蘇馬利語的歌時,我會有一種與賽普茹產生認同的感覺,可是賽普茹 應該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另一方面,我又發現:當我在受到個人考驗的時候,我還可以把自己調整到老七的方向而向他求援。
我在碰到事情的時候,喜歡毫不保留的全力以赴,喜歡盡情的、在不受拘束的情況下去釋放自己的能力。但是矛盾的是:當我在盡情施展的同時,我又常常會在理智 上為自己這麽受直覺的驅使而覺得羞愧,又有時候在對這種情形做了一番理智上的解釋之後自己覺得很不好意思。而我對這情形也並不想自己騙自己。我想,這種忽 而直覺,忽而理智的摻雜狀況,其背後一定有它的理由。
我終於漸漸了解到直覺與理智兩者不管是對我自己要做的工作,或是對賽斯所做的工作都相當重要。也許,我這種不肯向“自我安慰式的答案”妥協的態度反倒導致了我往這方面去作更深入的探討,同時,還在相當程度上幫助了我將賽斯而非一個瘋子“帶”到這裏來。
這種蘇馬利的發展,以及與《超靈七號的教育》及本書相關的經驗為我帶來了一大堆疑問,使得我不得不向更大的領域去尋求解答,以搞清楚到底這當中發生了些什 麽事。這種追尋又令我開始了另一本書《層面心理學》(Aspect Psychology)的著述。在那本書裏,我希望能替大家對“人的個性”這個問題做一番註腳,也希望我的立論能大到足以將人類心靈的真相及各種行為的解 釋都涵蓋在裏面,這本書預期可以在一九七五年內完成。在本書《個人實相的本質》中,賽斯也常提到。(譯註:Aspect這個字一般來說應譯作“外觀”或 “面”,但是在珍用到這個字的時候,她所指的意思是“在主觀心態下,或從主觀角度看去所得到的心靈上的、或視覺上的回映。”因此,以某種角度來說,又可以 說是一個“事實”,但並不一定是代表“本來如是”的真面貌。)
我在這裏只能說:我們活在一個一切以具體事實為基準的世界裏,而這些具體事實卻來自一個更深的“創造性”領域。真要說來,所謂的“事實”其實就是在我們的 經驗中活起來的“虛構”(fiction),所有的事實皆是如此。那麽,賽斯這個“人”就跟你、我一樣的真,只不過他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跨在兩個世界上。我 希望《層面心理學》也能夠助我們將這個“事實世界”與其所由生的豐富的內在實相連接起來,原因是這兩個世界都包括在我們的經驗與感受裏面。
《個人實相的本質》這本書不僅僅大大的鐃益了我的創作生涯,還同時考驗了我的信念與想法。我知道賽斯的理論和許多為人們所接受的宗教上、社會上、或科學上 的教條相沖突,但是我還是毫不保留的完全贊同賽斯的理論。對於那些將賽斯的理論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上而產生了疑問又寫信來詢問的人,本書無疑是最佳解答。 此外,我還想念本書肯定的能幫助許多人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及事件。
賽斯主要的理論在於——我們個人的實相是我們根據自己對自己的信念,以及對其他人的和對整個世界的信念所自造出來的。根據這一點延伸下去,他說明了所謂的 “威力之點”並不在前生,也不在後世,而在“當下”。他強調“個人”具有“有意識行動”的能力,並且提供了絕佳的練習方法,這些方法告訴了我們如何將他的 理論活用在任何的生活情況裏。
本書的主旨非常清楚:我們並不是任憑我們自己潛意識擺布的東西,我們在面臨外力的時候也不是毫無自主之力。“意識心”指揮無意識的活動,而所有“內我”的 力量全都在“意識心”的控制之下,這些力量要怎麽用完全根據我們自已對“實相”這兩個字抱著什麽樣的觀念而定。賽斯說:“我們是一群躺在[生物性] (Creaturehood)懷抱裏的[神]。”我們被賦予了能力將我們的思想與感受實際顯現,然後從這些顯現中形成自己的經驗。
賽斯第一次提到要寫《個人實相的本質》這本書是在一九七二年四月五日的第六O八節裏,當時我和羅才剛剛將他的前一本《靈魂永生》(Seth Speaks: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的稿子校對完畢,而他正式開始傳述這本書的時間是同年的四月十日。傳述剛開始,我倆的“個人實相”馬上就被突如其來的艾格尼絲臺風帶來的水患所 幹擾。由於這次的事件,本書的進行被耽擱了好一陣子,個中詳情請看書中羅註。
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常常被賽斯信手拈來作為某些更重大的問題的例子,而我們那次水災的經驗,結果變成了賽斯所討論的“個人信念與災劫”這個題目的濫觴。另有幾次,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情況被他引用成資料的來源——一個有趣的轉折。
很早以前,從我們與賽斯開始有所接觸之初,賽斯就管我叫“魯柏”,而稱羅為“約瑟”,因為他說這兩個名字代表了我們更大的“我”,而我們目前的身份是源自那更大的“我”。在本書中,賽斯仍然沿用他一向對我們倆的稱呼。
同往常一樣,發生在我們課中所有的資料仍然由羅以他自己發明的速記方式做記錄,爾後再打字整理出來。對羅來說,這比用錄音機錄下整個的過程,重放,然後再 打字整理,要簡單得多。羅常常在記錄中不時記下時間的流逝,以顯示出賽斯在說到某一個題目時總共用時多長。賽斯在口述他的著作時隨時不忘說明哪個字要在底 下劃一條線,哪個字要加括號,什麽時候要用括弧。此外,他也沒忽略掉其他標點符號的使用。
本書應該可以幫助每位讀者了解自己個人經驗的本質,進而去用這份知識改造自己的日常生活,使自己的生活過得更開心,更具創造性。
——珍·羅柏茲謹識 於紐約州艾默拉市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六日
目 錄
賽斯自序:個人實相的制造
譯序
第一部 你與世界的交會處
第一章 世間生相
第二章 實相與個人信念
第三章 暗示,心電感應,與信念的組合
第四章 你的想象力,你的信念,以及你信念的來由
第五章 不斷在創造中的身體
第六章 你信念的軀體與其力量結構
第七章 血肉之軀
第八章 健康,好的和壞的思想,以及“惡魔”的誕生
第九章 自然的恩寵,創造的架構,以及你身心的健康。意識的誕生
第二部 身體即你自己獨一無二的活雕像
人生即你最親密的藝術作品,以及,在你個人經驗之中的創造力的性質。
第十章 自然明覺與外力的明覺,穿上化學衣服的靈魂
第十一章 意識心作為信念的載具。與健康和滿足有關的信念
第十二章 恩寵、良心和你日常的經驗
第十三章 善與惡,個人與群體的信念,以及信念對你個人及社會的影響
第十四章 哪一個你?哪一個世界?你日常的實相是特定可能事件的表現
第十五章 哪一個你?哪一個世界?只有你能回答。如何把你自己由限制中釋放出來
第十六章 自然催眠,出神狀態是出神狀態
第十七章 自然的催眠,治愈,以及身體癥狀的移轉進入其他的活動層面
第十八章 內在與外在的風暴。創造性的“破壞”。
日子的長短及建立於生物性上的意識之自然伸展能力
第十九章 能量的集中,信念,及當下的威力點
第二十章 夢中景色,物質世界,可能性與你的日常經驗
第二十一章 肯定,愛,接受與否定
第二十二章 肯定,對你自己人生實際的改善,以及對信念的新結構
珍 序
這本書能在我的名下出版,我深引以為榮,雖然我並不完全了解這本書的制作過程,或我在其中所扮演的那個將這本書“寫”出來的角色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在本書 的創作過程中,我從未有意識的參與過,我所做的只不過是每個星期“出神”兩次,以賽斯這個人的身份,或者“代替”賽斯,以一個中間人的身份,將這本書 “說”給我先生聽,而由他記錄下來。
雖然如此,我還是認為這本書是“我的”作品,因為我深信若不是有我這個人,加上我特有的能力居中傳遞,這本書根本就不可能問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 的產生其背後所涉及的東西極多,例如,連我自己都要將原稿看過才知道它裏面在說些什麽;所以,這本書又不能說是“我的書”。我說這些話是什麽意思?
我的看法簡單來說就是:通常我們的著眼點幾乎完全放在我們所認為的“真實”世界之中,但是,問題是“實相”(reality)有這麽多個。藉著轉換我們意 識的焦點,我們就能張望一下其他的實相,而所有的各種實相則又全都是“實相”(reality)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所顯現出來的不同景觀。在我看來,想要 以某一個實相為標準來形容另一個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一種困擾中,總是希望能以我們這個世界中“是非題”的二分法標準來替賽斯這個人物做一番定位。我究竟應該把他當作是一個一般有精神信仰的 人心目中所認為的那種“精神導師”好呢,還是把他列為科學界所解釋的——他只是我自己性格中另一面的顯現。這兩種解釋對我而言,都沒有抓到癢處。
如果我說:“餵!大家不要搞錯了,賽斯不是你們所以為的那種精神體。”那麽,人家馬上會把我的話當作是我在供認原來賽斯只不過是我性格中的另一面。更有些 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超靈”的人會以為我在故意抹殺賽斯的地位,不肯讓他們受到這個超然的精神體的幫助。
事實上,我認為我們在正常生活中所自知的自己只是一些更高層的自己在三度空間中所作的顯現而已,我們從那些“自已”中取得了我們的生命與能量。他們的“實相”根本無法為我們的生物形態架構所包容,但是卻不斷的經由我們這些個體的作用而轉譯出來。
象“精神導師”這種說法也許只是以上這種觀念的一種簡化、方便而象征性的代表,我並不是說“精神導師”不存在。我的用意只是在闡明“精神導師”這個觀念應 該值得我們去做更進一步的探討,因為這個名詞所真正代表的意義可能與我們所想象的要差得很遠。此外,如果我們過於執著這個名詞,先入為主的把一切啟示性的 領會都當做是外來的啟發,或是穿鑿附會的把不包括在這種範圍之內的其他異像也都列入這個範圍,那麽這種“精神導師”的觀念反而會變成了一種限制。
當我試用以上這種觀念來解釋賽斯的存在,老是在懷疑他是否是一個“精神導師”時,我反而受到了某種程度的限制,自封於賽斯那更大的實相之外,自閉於他那存 在於廣大想象力、無邊創造力、比所有一切具體世界要大、也根本無法為唯事實是問的世界所容納得了的實相之外。就拿賽斯跟我們開課這件事為例子來說吧,他的 獨特個性的顯現我們能看得到,但是這些東西的來源我們卻觀察不到。相同的情形,任何一個人的來由在這客觀世界裏都不是“顯”的,也都是一個神秘的謎。我的 工作就是去擴大這個世界的範圍,開闊大家對這個世界的觀念。
賽斯書或許只是我自己意識中的某一個屬於另一度空間而又不把註意力放在人世間的“層面”,加上其他某些用人間言語解釋不出來因素而生產出來的成品,在其 中,造就出“賽斯”這了不起的心靈作品,它“真”的程度比任何所謂的“事實”還要“真”。賽斯所存在的地方,也許只是某個在事物的安排上與我們人間習慣不 一樣的層面而已。
我並不是說,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不必把從賽斯書所學到的那一套應用到這個世界來,事實上我自己就一直在如此做,而賽斯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在教我們,如 何去有效地應付我們的日常生活。我要在此特別強調的是:當我們在看這本書時,一定要註意不要隨便望文生義,或是斷章取義妄下斷語,或自以為是,否則我們便 犯了一個錯誤:硬把多度空間性的東西強塞至三度空間,而妄以人間所謂的真、假來限制與評判事物。
不管在直覺上或是情緒感受上,我們所了解的事情往往都要比我們在理性作用下所能知道的要多。如果我們硬是要把一種啟示性的訊息,或是像賽斯這樣的事件,用 我們自己那種有限的觀念去把它“框”起來,就等於是強要以編號三來解釋一朵玫瑰,或是硬以兩件毫不相幹的事情來互相解釋一樣。
想想也很有意思,一個根本不把註意力放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卻能藉著他所顯示給我們看的一個事實——其他實相確實存在——來幫助我們過一個更開心、更 充實的生活。在這本書裏面,賽斯說明了我們的生活經驗是可以改變的,改變之道在於改變我們對“自己”以及對物質性生命的“信念”(beliefs)。
對我而言,“賽斯資料”已是一種不再需要以人間基礎去評判的源源而來的神奇理論了。以一種莫名所以的方式,這些理論活了過來,藏於賽斯理論中的觀念也變成 了一種象是有生命的東西一樣。我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也由於此,我個人的實相也為之大大開闊,我因而開始對我們的生命所由來的更廣大的內在層面略見一斑, 也更因而學會了其他感知的方式,這些認知方式不僅使我能看到一些其他嶄新的“世界”,更能夠幫助我以更有效的方式去應付我們今天的世界。
當賽斯在進行這本書的時候,我自己的生活在完全始料未及的方式下受到了無可計量的饒益。在賽斯敘述這本書的時候,常常發生一些與他所述內容相呼應而令人心神大為動蕩的事件,而我的創造力與心靈能力也發展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新境界。
比如說,在賽斯快要開始本書的著述時,我發現自己步上了一個新的征途,這種邁進被我稱之為“蘇馬利”(sumari)的發展。“蘇馬利”的意思是指在某種 程度上有著相同整體特性的一個“意識族系”。我和這一家子意識的交通,需要用一種特殊的“言語”,但這種“言語”卻不是我們一般所認為的言語。我猜想這種 言語的作用就象是一種心理與心靈上的架構一樣,使得我可以不受一般人間言語的囿限,而表達出或是藉以傳達出,恰恰存在於我以一般言語所能表達範圍之外的內 在感受與資料。
這種蘇馬利的發展在賽斯進行本書的同時不斷的擴大。有好多種不同層次的意識狀態牽涉到這種蘇馬利的發展裏面。比如說,在某一種狀態中我可以寫蘇馬利的詩; 而當在另一種意識狀態中時,我可以把我所寫的蘇馬利詩翻譯出來;更在另一個不同層次中,我可以唱蘇馬利的歌,顯現出遠超過我平常秉賦或背景的音樂素養及表 現。這些歌也可以被翻譯出來,但是這些歌在本質上所表達的是“情”,而歌詞的本身是否能為人聽懂倒在其次。又在另一度不同的意識狀態中,我還可以收到一些 資料,這些資料想來應屬古“說法者”(speaker)所遺存的手稿,而這些資料在後來也為我所翻譯了出來。賽斯說“說法者”就是老師,有些有形,有些無 形,而所有的說法者在千古以來都不斷的在扮演一個將內在知識解釋與傳達出來的角色。我先生也能寫蘇馬利言語的東西,但是卻翻譯不出來,非得靠我來為他翻譯 不可。
在賽斯持續進行本書的著述時,我完成了一全篇詩稿的創作,詩名為《在時光中,靈魂與必朽的我之間的對話》(Dialogues of the Soul and Mortal Self in Time)。在這首長詩中,我根據賽斯在他的書中所提示的建議發展出了很多我自己的信念,而這個發展又催生了我另一首詩(說法者)的問世。就我而言,我自 己的這些經驗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天地間本來就有一個蘊藏著豐富知識與創造的寶脈,每個人都可以根據他自己能力的不同而自這股寶脈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收 益,這股脈流所存在的地方就正在我們平常意識的表層之下。我深信這本來就是我們人類遺產的一部份,任何一個真正有心向自己內心去探尋的行者,都能或多或少 的進入到這層寶脈而有所收獲。
《在時光中,靈魂與必朽的我之間的對話》以及《說法者》這兩份詩稿,與我所寫的某些其他蘇馬利詩,已由Prentice-Hall Inc.出版公司合並為一冊,並將於近期內出書。我認為它應屬本書的姊妹作,因為這本詩集說明了當賽斯在敘述《個人實相的本質》時在我自己的個人世界中發 生了些什麽事,同時也顯示了創造性的動力是如何的向四面八方迸發而進入到一個人格所有的領域中。賽斯在寫書時常常引用到我所寫的這些詩,以及觸發這些詩的 那些個體驗。有很多這種“觸機”的情形是由於我拼命的想要搞清楚,到底他的世界與我的世界之間有些什麽關聯,或者內在體驗與外在經驗之間究竟有什麽理路可 循而發生的。
除了這些之外,我在賽斯進行本書的同時還發現自己突然在寫一本小說,書名叫做《超靈七號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Oversoul Seven),本書頗有自動就寫出來的味道。書中的主角是超靈老七,是一個已經圓滿成就了他自己境界的“人”。在那本書進行的時候,我只要在心裏說:“老 七,該寫下一章了吧?”然後,我就發現自己飛也似的接著寫出了下一章。該書還有一部分內容由我的夢境而出。
我心裏明白書中的那位七兄和他的老師賽普茹(Cyprus)確實以某種方式存在著,但是他們存在的實相卻不是我能以一般俗世真假的角度去描寫形容的。比如 說,這本小說裏包含了很多蘇馬利言語的詩,以及部份的說法者所留下來的手稿內容。當我在唱蘇馬利語的歌時,我會有一種與賽普茹產生認同的感覺,可是賽普茹 應該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另一方面,我又發現:當我在受到個人考驗的時候,我還可以把自己調整到老七的方向而向他求援。
我在碰到事情的時候,喜歡毫不保留的全力以赴,喜歡盡情的、在不受拘束的情況下去釋放自己的能力。但是矛盾的是:當我在盡情施展的同時,我又常常會在理智 上為自己這麽受直覺的驅使而覺得羞愧,又有時候在對這種情形做了一番理智上的解釋之後自己覺得很不好意思。而我對這情形也並不想自己騙自己。我想,這種忽 而直覺,忽而理智的摻雜狀況,其背後一定有它的理由。
我終於漸漸了解到直覺與理智兩者不管是對我自己要做的工作,或是對賽斯所做的工作都相當重要。也許,我這種不肯向“自我安慰式的答案”妥協的態度反倒導致了我往這方面去作更深入的探討,同時,還在相當程度上幫助了我將賽斯而非一個瘋子“帶”到這裏來。
這種蘇馬利的發展,以及與《超靈七號的教育》及本書相關的經驗為我帶來了一大堆疑問,使得我不得不向更大的領域去尋求解答,以搞清楚到底這當中發生了些什 麽事。這種追尋又令我開始了另一本書《層面心理學》(Aspect Psychology)的著述。在那本書裏,我希望能替大家對“人的個性”這個問題做一番註腳,也希望我的立論能大到足以將人類心靈的真相及各種行為的解 釋都涵蓋在裏面,這本書預期可以在一九七五年內完成。在本書《個人實相的本質》中,賽斯也常提到。(譯註:Aspect這個字一般來說應譯作“外觀”或 “面”,但是在珍用到這個字的時候,她所指的意思是“在主觀心態下,或從主觀角度看去所得到的心靈上的、或視覺上的回映。”因此,以某種角度來說,又可以 說是一個“事實”,但並不一定是代表“本來如是”的真面貌。)
我在這裏只能說:我們活在一個一切以具體事實為基準的世界裏,而這些具體事實卻來自一個更深的“創造性”領域。真要說來,所謂的“事實”其實就是在我們的 經驗中活起來的“虛構”(fiction),所有的事實皆是如此。那麽,賽斯這個“人”就跟你、我一樣的真,只不過他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跨在兩個世界上。我 希望《層面心理學》也能夠助我們將這個“事實世界”與其所由生的豐富的內在實相連接起來,原因是這兩個世界都包括在我們的經驗與感受裏面。
《個人實相的本質》這本書不僅僅大大的鐃益了我的創作生涯,還同時考驗了我的信念與想法。我知道賽斯的理論和許多為人們所接受的宗教上、社會上、或科學上 的教條相沖突,但是我還是毫不保留的完全贊同賽斯的理論。對於那些將賽斯的理論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上而產生了疑問又寫信來詢問的人,本書無疑是最佳解答。 此外,我還想念本書肯定的能幫助許多人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及事件。
賽斯主要的理論在於——我們個人的實相是我們根據自己對自己的信念,以及對其他人的和對整個世界的信念所自造出來的。根據這一點延伸下去,他說明了所謂的 “威力之點”並不在前生,也不在後世,而在“當下”。他強調“個人”具有“有意識行動”的能力,並且提供了絕佳的練習方法,這些方法告訴了我們如何將他的 理論活用在任何的生活情況裏。
本書的主旨非常清楚:我們並不是任憑我們自己潛意識擺布的東西,我們在面臨外力的時候也不是毫無自主之力。“意識心”指揮無意識的活動,而所有“內我”的 力量全都在“意識心”的控制之下,這些力量要怎麽用完全根據我們自已對“實相”這兩個字抱著什麽樣的觀念而定。賽斯說:“我們是一群躺在[生物性] (Creaturehood)懷抱裏的[神]。”我們被賦予了能力將我們的思想與感受實際顯現,然後從這些顯現中形成自己的經驗。
賽斯第一次提到要寫《個人實相的本質》這本書是在一九七二年四月五日的第六O八節裏,當時我和羅才剛剛將他的前一本《靈魂永生》(Seth Speaks: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的稿子校對完畢,而他正式開始傳述這本書的時間是同年的四月十日。傳述剛開始,我倆的“個人實相”馬上就被突如其來的艾格尼絲臺風帶來的水患所 幹擾。由於這次的事件,本書的進行被耽擱了好一陣子,個中詳情請看書中羅註。
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常常被賽斯信手拈來作為某些更重大的問題的例子,而我們那次水災的經驗,結果變成了賽斯所討論的“個人信念與災劫”這個題目的濫觴。另有幾次,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情況被他引用成資料的來源——一個有趣的轉折。
很早以前,從我們與賽斯開始有所接觸之初,賽斯就管我叫“魯柏”,而稱羅為“約瑟”,因為他說這兩個名字代表了我們更大的“我”,而我們目前的身份是源自那更大的“我”。在本書中,賽斯仍然沿用他一向對我們倆的稱呼。
同往常一樣,發生在我們課中所有的資料仍然由羅以他自己發明的速記方式做記錄,爾後再打字整理出來。對羅來說,這比用錄音機錄下整個的過程,重放,然後再 打字整理,要簡單得多。羅常常在記錄中不時記下時間的流逝,以顯示出賽斯在說到某一個題目時總共用時多長。賽斯在口述他的著作時隨時不忘說明哪個字要在底 下劃一條線,哪個字要加括號,什麽時候要用括弧。此外,他也沒忽略掉其他標點符號的使用。
本書應該可以幫助每位讀者了解自己個人經驗的本質,進而去用這份知識改造自己的日常生活,使自己的生活過得更開心,更具創造性。
——珍·羅柏茲謹識 於紐約州艾默拉市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六日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