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你的想象力,你的信念,以及你信念的來由》。

    在實質生命中,你的意識心主要是依你實質的大腦的作用。不管你是在肉身內或肉身外,你都有一個意識心,但是,當你是以實質生命為導向時,意識心就必然是與實質的腦連線的。

    到某種程度,頭腦使你的“心”(mind)保持一個三度空間的焦點,使你定位於你必須在其中運作的環境裏。而就是因為心是那麽地對肉身的腦效忠,所以,舉例來說,你才會把時間知覺為一連串的“片刻”。

    你的腦把你的心所接到的資料傳達給你的身體結構,因而你的經驗是經過實質性的過濾,才自動的變成你這個有機體能了解的東西。(賽斯——珍敲著在我們之間的 咖啡桌,強調地說著。)就因為這個原因,實質來說,在你身為人的這時候,你的“心”大部分要靠頭腦的成長和活動。有一些資料是維持生命所必知的,必須由父 母來教給孩子,傳給孩子。你有一些與生俱來的一般性的基本假設,但是,由於你們每個人環境的個別狀況如此的不同,這些基本假設必須在實際的考量下加以實 行。因此孩子接受父母的信念乃有其必要。

    “從父母處學習”這件事能夠加強家庭的團聚力,當孩子最需要保護的時候。那麽,這種對父母的信念的默認,在早期嬰兒成長到孩童的期間是極為重要的。這樣子分享共同的概念,不僅僅保護了新的後代遠離父母眼中明顯的危險,還提供了一個讓孩子能在其中長大的架構。

    (九點二十七分。)這個架構提供孩子成長的余地,直到他的意識心能夠自己推理,並且有它自己的價值判斷為止。以後我會跟你談到概念所由來的更大的層面,但目前我們暫且只就你所知道的這一生而言。

    因此,你們接受的信念,乃是你父母對於實相本質的看法。藉著榜樣、交談及不斷的心電感應式的強化,你接受了這些信念。它們包括了對這個世界的一般性概念,以及對你和這世界的關系的概念;還有,你也從他們那兒承繼了“我是什麽”的觀念。你對自己這個世界的看法是承繼自你父母的概念。

    然而,在所有這些表面概念之下,你內心仍不可磨滅地帶著對你自己的本體和身份、你的意義和目的的知識,但是在你成長的初期,他們小心翼翼地不讓你與物質性 的生存脫節。你由父母處收到這些導向性的信念,把你導引到那些他們覺得是安全的方向。在這些信念的庇護下,這孩子才能安全,滿足他的好奇心,發展他的能 力,而且把他全部的精力投入那被明確界定的活動範圍內。

    (九點三十五分)所以說,這種對信念默認的態度十分有其必要,尤其是在一個孩子小的時候。但是,一個人卻沒有理由被孩提時的信念或經驗所捆綁。有一些這種 信念的本質是,雖然你看得出有些信念似乎很明顯的是有害或愚蠢的,但是其他與它們相連的信念你卻未必能這樣容易的了解。

    舉例說:你也許會覺得自己夠蠢,居然相信過所謂“原罪”的存在。但是你卻沒那麽容易發現,你現在的許多行為是由對罪惡感的信念所引起的。關於你的信念與信念是如何彼此相連的,我們將有許多話可說,只因你們不習慣去檢驗信念。

    你也許會說:“我之所以會過重,是因為對我某些過去的事感到有罪的緣故。”你可能因而設法找出那有影響力的事件是什麽,但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你的問題其實是出於對罪惡感本身的信念。

    你並不需要背負這樣一個信念。我很清楚,你們這個文明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在“罪與罰”的概念上。很多人生怕沒有了罪惡感,人就沒有了內在的紀律,而世界也將 大亂。事實上世界現下就夠亂了——並非由於你們沒有罪與罰的概念,反而主要是因為你們有罪與罰的概念。但這一點我們稍後再在本書中作進一步的說明。

    那麽,你父母所給你的早期概念,就構建了你的學習經驗的本身。它們訂定了安全的界限,讓童稚的你能在其內運作。在你不知不覺中——因為你的與頭腦相連的心智還沒發展得那麽好——你的想象力按照某些路線被固定了。

    (九點四十六分)大體上,但並非完全的,你的想象跟著你的信念走,你的情緒也是一樣。這裏面或多或少有某些一般性的模式。一個小孩受了傷就會哭,當他不痛 就不哭了,而存在於這哭泣之後的情緒也就自動地轉成另一種。但是,如果這個孩子發現,在事情過了之後他仍哭個不停,大人就會給他特別關註的話,那麽他便開 始延續那種情緒。

    打從一個孩子的最早期,他就會將自己對現實的解釋與他父母的想法相比較。既然雙親比他大又壯,而又能滿足他那麽多的需要,他自然會試圖使他的體驗與他們的 期望及信念一致。雖然,當一個孩子受了傷,他會哭或覺得難過,一般而言是件相當自然的事。但是,這種傾向透過信念能被延伸到這樣一個程度,以致於“長時間 的孤單、淒涼感”竟被采納成為明確的行為模式。

    在這後面所藏著的信念,就是“任何傷害不可免的是件災難”。這樣的一個信念,可以源自,比如說,一位過度操心的母親。如果這樣一個母親的想象是跟著她的信 念走的話——勢必如此——那麽她就會立刻在一個最不足道的威脅上,看到對她孩子的一個了不得的潛在危險。在這種情形下,孩子會透過母親的行為,同時透過與 她的心電感應,接到這樣一個訊息,而按照那些心照不宣的信念作出反應。

    許多這類的信念其實就藏在意識心內,但一個沒有檢查他自己信念的習慣的成年人,也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心裏藏有這樣的念頭。這信念的本身並沒有被埋起來,也不是不能為你所知,它只不過是沒被揪出來而已。

    所以,如我先前提及的(例如,在第二章的第六一四節裏),一個最害人的信念就是,以為你目前行為的線索,已被埋掉而通常是找不到的了。這個信念本身,就足以把你封閉於你自己意識心的內涵之外,阻止你在那兒找尋本來可找到的答案。

    現在你可以休息一下。

    (十點0一分。珍說她剛才進入了很深、很深的出神狀態,現在她覺得“亢奮得象喝醉了一樣。”在她傳述時我所記下的時間,顯出她是以良好的步調大步前進。珍 朦朧地繼續說:“在另一方面來說,我可以進入更深的出神狀態,一直講到天亮,我也可以馬上倒頭就睡,不省人事。”她對這種感覺背後的理由感到十分好奇。

    (現在我要描寫一下在筆錄開始後困擾我的一件事;這對信念是如何運作的是個很好的小例子。當賽斯一出現的時候,我便開始感覺到自己的手有一種不尋常的僵硬 感,這種僵硬感幹擾了字的自然成形。我費了很大的勁才能繼續筆錄,但我發現一方面要花心思想如何寫字,一方面要試著專心聽賽斯說些什麽,真是相當的吃力。 這種困難一直持續到休息時分。

    (我告訴珍,我想在課後用“擺錘占卦”(pendulum)的方式來找出這種現象的原因,因為我不想因為問賽斯這件事而打斷了書的進行。[在這裏我簡單解 釋一下什麽叫作“擺錘占卦”,這是一種很古老的方法。我捏著懸吊著一個小型重物的細線,重物可以自由擺動。我心裏問問題,然後按照擺錘是前後擺動或左右擺 動,我可以獲得“是”或“否”的答案。我用它來獲取一些潛意識對那正在我通常意識之外的知識的反應,而常得到極佳的結果。]

    (當我們在談論我們積壓自的心理障礙的時候,珍說我們可以有個選擇:我們可以得到關於它們的資料,或者繼續寫書。由賽斯那兒兩個頻道都是開放的,資料也是 完整的。我們雖然想讓口授繼續下去,可是又極想對我們個人的問題知道得更多一點。多少心懷愧疚的,我們選擇了後者——但當資料展現出來,我們很高興我們這 樣做了。在十點二十分繼續。)

    現在:這裏是你所想要的資料。

    首先,資料就在你的意識心裏。擺錘占卦是一種方法,可以容你看見,在你的意識中,卻沒有被納入你已認可的信念系統的那些資料。我要你了解那一點,因為讀者們沒有那個機會,可以聽到我親自跟他講話。

    信念本身的確是你有意識知道的。你對它頗為覺察,但你卻沒覺察到那些依附其上的概念。你的信念是你與你的母親溝通不良。

    (賽斯說得很好。所謂的靈光乍現,我突然看到一直都在那兒的那個信念……還記得我說過上周末我們去探望我母親和弟弟的事嗎?)

    與這個信念鉸在一起的另一個信念是:缺乏溝通是不對的事,而為了任何的錯誤你都應當受罰。當你為這書做筆錄的時候,你在幫我們許多人溝通,可是同時你又感覺你無法與你自己的父母溝通。

    於是,這些個信念夾雜在一起,給你寫字的手帶來了一種緊張感。再簡單不過,你想藉著這些課來表達你如此深信的這些概念,你卻又為此感覺或相信自己有罪,當你無法向你的父母描述這同樣的概念。

    於是,互相沖突的信念引起了溝通方法上的困難。手的動作就不如它本應有的那麽自然平順。同時你也相信你用寫的比用說的溝通得好得多。你常寫字條給魯柏,輕松又優美的寫出你發現難以說出口的事——那還是因為你的信念在作崇。

    (“說得好……”)

    因此,今天晚上,你藉著筆錄轉達我的話而觸及別人的時候,你自覺愧疚,因為你相信你無法以語言觸及你母親。因此,溝通的方法變成跟你的信念纏在一起了。

    (笑著說:)我告訴你這些是為了讓你看一看信念是如何作用的。

    (“我也確實需要你這幫助。”)

    你也還相信——(幽默地:)當我在跟你講話的時候,如果你想要你可以在每個“信念”之下劃線——你主要的溝通方法是繪畫;而反之在此處你卻在用文字來作為傳播的方式。

    這個信念本來不會特別被扯進去,若非為了與上個周末有關的兩個互相矛盾的從屬性的當時信念。其一是,你應當如你當時那樣的,在羅撤斯特以語言與你母親溝通;其二是,你應當留在家裏,藉著作畫來觸及外面的蕓蕓眾生。

    反之,你回家後,卻透過你的筆記來與世界溝通——這是個有意識的選擇,但你對你意識心的其他內容,以及那些“相互沖突”的信念卻未曾察覺。你懂我在說什麽嗎?

    (“我懂。”)

    當我把話點明了之後,這些信念變得顯而易見,但它們的相對性給了身體意識混淆不清的訊息:要寫又不要寫。

    (十點三十五分。)對懲罰的想法,對它的信念,也參加了進來。你終於還是照你的決定去做——上這堂課——可是卻又以你自己個人的解釋來懲罰自己。

    你相信你母親的狀況與缺乏溝通有關。你弟弟告訴你她偶爾說話會結巴。於是你對一種適當的自我懲罰的詮釋,就是使你的手動作不靈。我在這裏試以一個簡單的說法來使你了解其中的關連。

    因為你相信,你的表達方法主要是通過作畫的手,而你相信你母親的表達方式是說話,你就弄亂了你手的動作——而非,好比說,弄亂了你的言辭。你能不能在意識上了解我所說的?

    (“我能。”我一邊寫一邊想,他說得真好。)

    且說,你在不同的時候做了那些有意識的選擇,它們逃過了你的註意,但它們以有意識的覺察與抉擇的方式存在。現在你有問題沒有?

    (十點四十分。“沒有。我只想有些時間來好好想想所有這些。”)

    再說魯柏,最近他一直在設法認出一些他想要拋棄掉的信念。他一直把它們“弄松”,以致於它們在他的意識裏激來蕩去。他漸漸地覺察言到這些信念了,它們不再象以前那樣看不見,其中有許多是他第一次面對的。

    你倆都應對那些有益的信念以及它們在你們生命中的重要性漸有所知。你們這種“知覺”不僅在程度上應該彼此不相上下,同時也應該是一種隨時能警覺而存在於意識中的知覺,以上所說的應該列入本書中,因為這應該是本書內容的一部份。

    今晚魯柏一方面覺得累極了,由於他把你們共同的信念與你弟弟一家的相比較;又由於他以他自己的肉體信念(珍摸摸她的膝頭)與他們的相比,而看出他自己信念 的有害之處——但是另一方面當他把他個人的心靈的與創造的能力與他們的相對比,又覺得十分亢奮。結果(帶笑地)是他覺得既累又亢奮。

    (今早)是我故意要讓他覺察我正在為本書工作。對這書的一些概念進入了他的意識內,而在過去,因為他不相信這種“滲漏”(bleed-throughs)應當發生,所以它們不常出現在他的經驗裏。它們其實就在那兒,但他的信念不讓他認出它們。

    偶爾我會給你們兩位一些附帶的資料,以供你們能隨著某一章的發展而予以實際生活上的應用。重要的是,你們要明白你們在處理的是你們心中的信念——真正的功夫是在內心完成——而不去尋求立竿見影的實效。

    事情肯定而毫無疑問地會照著你對信念所下的功夫而發展。就象以前“壞”的結果來自壞的信念,你也必須相信,當你改變信念後,好的結果一定會隨之而來。再說 一遍,真正的功夫是在內心完成。只要你下了功夫,你便可安心等待其結果,但你切不可時常查看結果來了沒有。你明白這其間的不同處嗎?

    (“明白。”)

    你有沒有問題?

    (“沒有。我認為這一段很精彩。”身為賽斯,珍現在做了一個很不尋常的動作:她從搖椅中調頭去望了望在她左後方放在隔間用的書櫃上的時鐘。)

    現在,我們先短暫的歇一會兒。之後,我會再加些書的資料,使我們更深入於此章,但我不會耽擱你們過久。

    (十點五十分。珍由她自稱的“神遊太虛”的深度出神狀態回了來。我很高興地告訴她,我的手已好多了,還有,賽斯已回答了她的問題。我把賽斯的話念了一遍給她聽。在十一點0八分再續。)

    口授。(停頓)你的信念永遠多少有所改變。以一個成年人來說,你做許多你小時相信你辦不到的事。例如:也許你在三歲時相信過馬路是件危險的事。到了三十 歲,運氣好的話,你該已擺脫了那樣一個信念,縱然在你兒時這信念是很合適而又必要的。但是如果你母親透過心電感應及言辭傳給你一個對過馬路的潛在危險的可 怕畫面的話,她便加強了那信念,那麽你便會在內心帶著那情緒上的恐懼,甚或還想象著可能的意外。

    你的情緒和想象力兩者都跟著你的信念走。當某個信念消失了,那麽你就不會再懷抱那同樣的情緒,而你的想象力也轉向其他的方向。信念自動地動員起你情感的和想象的力量。

    很少有純理性的信念。當你檢查你意識心的內容時,你務必要知道或認出,那些與某個特定概念相連的情感的或想象的種種內涵。要 改變信念,可以藉以相反信念取代之的方法,這也還有好些不同的方法。其中一個特別的法子是“三管齊下”。首先,你要針對那個你想要改變的信念,生出一種與 該信念所引起的情緒相反的情緒,此外,你要把自己的想象力轉到與受該信念所控制的想象力相反的方向上。同時,你有意地向自己擔保,那個不令人滿意的信念只 是對於現實的一個概念,而非現實本身的一面。

    你要明白,概念並非靜止不動的,情緒與想象左右了它們的方向,而或加強或否定它們。

    (在十一點二十三分稍停。)你要以一種遊戲的態度有意的“玩”自己的意識心,就象孩子玩遊戲一樣,在其中你有一陣子完全忽略所謂的現實,而“假裝”你真心想要的才是真的。

   如果你很窮,你便故意地假裝在財務上你擁有所有你需要的一切。想象一下你要怎樣用你的錢。如果你有病在身,好玩地想象你已無病一身輕,看見你在做你想做的 事。如果你不善與人溝通,想象你自己能輕輕松松地那樣做。如果你覺得日子灰暗又無意義,那麽就想象自己過得既充實又愉快。

    這樣說可能聽起來很不實際,但是在你的日常生活裏,你經常把你的想象力和情緒為遠較不值得的信念服務;而其後果十分顯而易見——讓我再加一句——又很不幸的“實際”得很。

    就如那些不令人滿意的信念要花上一段時間才會具體顯現在你生活中,所以你可能要等一會兒才看得見實際的結果;但是新的概念必然會與舊的那些一樣長起來,從 而改變你的經驗。同時,這想象的過程也會使你與其他附帶的概念面對面,而可能令你一時間怔住了。你可能看出你在哪方面同時抱持著兩個十分相沖突的概念,並 且還以同等的氣力抱著它們。在這樣的一個情形下,你是在將你自己的軍。

    你可能相信你有權擁有健康,卻又以同樣的強度相信人類境況是天生的被汙染了。因此你便會在同時試想要健康又不想要健康。或既想要成功又不想要成功,完全看你個人的信念系統如何——因為在本書稍後,我會點出你們的信念是如何的常常落入一個互相關聯的概念的系統裏。

    今天晚上就到此為止。

    (“很好,賽斯。”)

    (“快活地:)我很高興你贊同。

    (“晚安。”)

    祝你有個愉快的夜晚,同時對好的信念有個親切的認識。

    (“謝謝。”在十一點三十三分結束。課一結束珍就兩眼矇眬,哈欠不停。而我的手現在已完全不僵硬了。

    (珍的ESP班的學員已把本書的概念付諸實行。很奇怪的,這使得珍多少有些不耐,因為她只能照賽斯至今所給資料的進度走。她發現自己居然有點妒嫉本書將來的讀者,因為他們可以一氣呵成的將本書精神貫穿起來,而做整體的運用。

    (第二天早晨,珍告訴我,她和賽斯“整晚都在寫書,每次我醒來,口授或什麽的都在進行。感覺上這種情形還相當地強迫性——有時幾乎令人不快……”與書有關 的這種情形以前也發生過。它們絕不是夜夜發生的,但我建議她在睡前告訴自己,不要覺察在睡眠中的這種活動。我們同時也預備問問賽斯,這是怎麽回事。)

第六二O節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一日 星期三 晚上十點

    (近晚時分珍接到由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的一位資深編輯打來的電話。他希望在這個禮拜五、六左右能跟珍談談,因為他將為李察·巴哈寫一篇封面報導。李察的書已經變成了全國性的熱門話題。見第三章的第六一八節。)

    晚安。

    (“賽斯晚安。”)

    (幽默地:)我希望你也有時間(time)給我。

    (“我懂你的意思。沒問題。”)

    那麽我們就繼續口授。(暫停。)你的信念造成情緒。現在卻多少流行把情緒感受放在有意識的思想之上,意思是認為情感比有意識的推理要更基本,也更自然。這兩者其實是焦孟不離,但是你有意識的思想大致上決定了你的情緒感受,而非其反面。你的信念生出了它所暗示的貼切情緒感受。長期的情緒沮喪並不會無緣無故地向你突襲。你的情緒並不會背叛你。相反的,你已經有一段時間有意識地懷著負面的信念,而且是它們又使你生出強烈的沮喪與消沈的感覺。

    如果情緒感受比有意識的思想更可信賴的話,那你又何需具有“覺性”,你壓根兒就不需要清明的思想。

    此外,你也不為你的情緒感受所擺布,因為它們本來就應當跟隨你的推理過程、你的思路。你的心智本來的目的就是為著要清楚地感知物質環境,然後它對環境所下的判斷再發動你身體的機構,帶來適當的反應。如果你對生存本抱著恐懼的信念,那麽你就會有那些引起緊張壓力的情緒反應。在這種情形下,你就需要檢查一下自己的價值判斷了。

    你的想象當然會煽動你的情緒,但它也忠實地追隨你的信念。你怎麽想,你就會怎麽感受,而非其反面。

    以後我們會對催眠這個問題有所評論。在此讓我先提一提,就催眠而言,你們經常不斷地以你自己有意識的思想與暗示來自我催眠,催眠這個名詞只不過是指一種相當正常的狀態,在其中你集中你的註意力,縮小你的焦點到思想或信念的某一個特別的範圍而已。

    你花了很大的力氣集中在一個念頭上,通常到了心無旁騖的地步。那是一種相當有意識的作為,而它本身也表現出信念的重要性,因為在催眠術下,你“強餵”給自己一個信念,或一個別人——催眠師——給你的信念;但你把你全部的註意力集中在那念頭上。

    在此,就如在你的日常生活裏,你的情緒與行為都跟著你的信念走。如果你相信你有病,那麽事實上你就真的有病。如果你相信你是健康的,那麽你就是健康的。有 許多文章談到“治愈”的本質,在這本書裏也會談到它,但是也有“治愈的逆轉”,在那種情形,一個人對他的健康失去了信心,轉而接受了他自己有病的概念。

    (在十點二十二分停頓)在此,信念本身會生出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的確會帶來一種身體上的或精神上的疾病。然後想象力跟進,對某一個特別的情況繪出可怕的心理圖象。不必過太久,身體的資料就證實了負面的信念;我稱這信念為負面的,在於它比一個身體健康的觀念要有害多了。

    我在這兒提到這一點,只因在一個人的整體發展裏,也很可能用一個疾病作為達成另一個建設性目的的方法。在這樣的一個個案裏,還是會涉及信念:這樣的一個人必須相信唯有患病才是幫助他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最好方法。

    其他方法對他而言似乎都行不通,因為各種個人信念已在他的經驗中形成了一個真空地帶——也就是說,他看不出還有任何其他方法可能達到這同樣的目的。在本書後面我還會更透徹地討論這個問題。

    當然,一個信念可能依附著許多其他信念,而每一個都衍生出它自己的情緒的與想象的實相。舉例來說,對生病本身的信念就依賴著“人是沒有價值的”、“罪惡感”和“不完美”的信念上。

    心智不只懷抱著積極活躍的信念,它還包含了許多其他消極不活動狀態的信念。它們潛伏在那兒,隨時準備被你註意和召用;其中任何一個都可能經過你有意的動念而被帶到跟前來。

    舉例來說,假設你一向貫註於貧困、生病或匱乏上,你的意識心也還同時藏有健康、活力與富足這些觀念。如果你把你的思路由負面概念轉到正面概念上,那麽你的這種專註就將開始改變現狀。在你意識心的領導之下,深藏在你內的廣大能量庫的潛能都會被喚起而采取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易霖ok  的頭像
    易霖ok

    易霖的部落格

    易霖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