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間生相
第六一O節 一九七二年六月七日 晚上九點十分 星期三
(從四月十日賽斯完成了本書的序言一直到今天為止,這期間發生了一些事,其中最重要的是珍的母親在臥病多年後終於過世了,這些事使得我們不得不把賽斯課暫 擱一邊。縱然如此,珍自己的ESP班以及寫作班還是維持了部分開課;她也仍在繼續寫她在本書(珍序)中提到的那本小說《超靈七號的教育》。
(然而,在這整段期間,我們仍期盼著參與賽斯新書的著述。當我們進行賽斯的前一部書《靈魂永生》的期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珍一直都在避免閱讀該書的內容, 理由是為了想要避免自己有意識地卷入其中。但是,最近珍笑著告訴我,這一回她要在每節一完成之後就看,還要現學現用。她以前對“制作”賽斯書的不論什麽不 安現已減至最低了。我對她新的開放心態大加鼓勵。
(我還是會照往常一樣,在課間記下珍的各種不同的意識狀態,但那只是一個有興趣的觀察者的側記。她所進入的各種實相和人格,其真正的變化和深度,則完全為她所獨自擁有,無法訴諸文字。)
晚安。
(「賽斯晚安。」)
現在開始口授。第一章名為:《世間生相》(The Living Picture of the World)。
世間生相皆由心生。你眼中所見的世界就像是一幅立體的畫,每個人都在作畫過程參與了一 手。畫中的每樣色彩,每根線條全都是在心靈中先畫好了才顯現於外的。
然而,在這例裏,作畫者本身就是畫的一部分,而出現在畫中。外在世界無有一理不是源生於內,也無有一動不是先發於心。
意識的偉大創造性本來就是你所承繼得的遺產,但這份資產卻非純屬人類所獨有。每一個生靈全都擁有這份能力,而在至高與至微間、至大與至低間,原子、分子和有意識與理性的心智間, 樣樣都存在著一種發乎自然的合作,也正是由於這種合作才構成了這個活生生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昆蟲、鳥獸都從事了這項合作,造就了大自然的環境。這種合作之自然與必然, 就像是你對鏡呵氣,鏡面必然也會形成一層霧氣一樣。所有的生靈都在“感覺基調”(feeling-tone) 中創造出這個世界,而世界也就是你們的意識的自然產品。感受與情緒因而能以某些特定的方式在世間顯現。思想出現,而在現成造好的溫床上滋長。四季躍生,由古老的感覺基調形成,有其深厚、不變的節奏。它們也是所有生靈與生俱有的那創造力的產品。
這些古老的創造潛能,至今深深地埋藏在所有生靈的心靈深處,由它們裏面,個別的模式及新的分化的明確藍圖得以出現。
(九點二十九分。熱切地:)地球的「身體」可以說有它自己的心或靈魂(隨你喜歡哪個用 語)。按照這比喻,高山、大海、山谷、河流以及所有大自然的景象無一不由地球的靈魂湧出,正如所有的事件以及所有制造出來的東西,皆無一不由人類的心靈或靈魂中顯現是一樣的。
每一個人的內在世界都與這個地球的內在世界相連。「精神」變成了「血肉」。於是,每個人都有一部份的靈魂與我們所謂的這個地球或世界的靈魂密切相連。
一枝草、一瓣花,不管它是多麽的渺小,全都知覺這個連系,不必推理就知道它的地位、它的獨特性以及它生機的源頭。構成世間一切事物的原子及分子,不管它所 組成的是一個人體、一 張桌子、一塊石頭或是一只青蛙,也全部知道深藏於自己這個存在之下的那種創造力,它偉大的默默的沖力,而它們的個別性就浮在這上面,清楚、明確、不可輕 侮。
同樣的,人類中每一個人從他自己靈魂的那個極古老而又永遠常新的泉源中升起,勝利地呈現其特殊性。自己(self)由無知而升入有知,不斷地為自己帶來驚 喜。比如說,就在你讀我這些話的時候,你所學到的知識有一部份是你有意識所知而馬上可用的,而另一些則是無意識的,但即使如此,無意識的知識在其無知中仍 然是有知的。
就算當你自己沒體認到時,你其實向來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就像是你的眼睛知道它看得見,雖然它看不到它自己,除非是利用反映。同樣的,你所看見的世界,反映出你是什麼,所不同的只是這不是反映在鏡子裏,而是反映在一個立體的世界裏。你投射出你的念頭、感受和期盼,然後再把這些東西當作外境一樣地認知回去。因此,當你以為外界的東西在觀察你的時候,其實是你由你投射物的那個角度在觀察自己。
現在你可以休息一下。
(九點四十六至十點零九分。)
你就是你自己的活生生的畫像,你把自己心目中所以為的自己投射出去變成了血肉之軀。你的感受、你的思想,不管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每樣都改變了、形成了你今天這個具體的形象。 你要了解這個還不算太難。
但是,想要了解所謂的「外在」的境遇也是在同樣的方式下由你的思想及感受所形成,或是, 想要了解那些似乎是發生在你身上的外來事件,原來也是由你內在的心靈環境而發動,就不大容 易了。
你身體的胖、瘦、高、矮,或是健康與否,全都不是偶然。這些身體的特征無一不是心靈的呈現,也全都是你自己向外丟到自己這個形象上的結果。我講這話不是在尋你們開心。要知道你 們並不是昨天才生的。以那種說法,你的靈魂更不是昨天才生的,而是早在有「年代」之前就已存在了。
你一生下來就有的那些特徵,是有其原因的。內我(inner self)選擇了它們。即使在今天,你的內我仍然可以大幅度地改變很多你自己的特性。你出生的時候並不是一張白紙,你個體的特性始終都潛藏在你的靈魂內, 屬於你個人一部份的你的「歷史」,也深深地銘刻在你無意識的記憶裏,它不但蟄居在你的心靈裏,還以一種被「解碼」後的方式存在於你的遺傳因子與你的染色體 *中,並且充滿了暢行在你脈管裏的血液。
*羅註:萬一讀者記不起染色體是什麼東西的話,我可在此略做解釋,染色體是一種極為微小的東西,在細胞分裂時,細胞核中的原形質就分離成為染色體。染色體 帶有遺傳因子,是決定一個生物所有遺傳上的特性的「藍圖」。我會不時在正文中附上我的註腳以解釋賽斯所說的內容。原因是賽斯常常會以這種標準定義作為起 點,然後發展到他自己要說的境界裏去。
當你的靈魂透過你而表現它自己時,你所知道的、所警覺到的,以及所參與的各種實相其實遠比你所以為自知的要多得多。你那個在白天運作的意識,亦即是你那個 「自我」(ego )意識,就像一朵花一樣的從你自己實相的那個「無意識」的溫床中滋長出來。你自己雖然並不知覺,但這個自我自行顯現,然後再落回無意識中,接著再從「無意 識」中新生出另一個自我來,就像從春天的大地上所開出的一朵新花。
(十點二十七分。)你今天的這個自我和你在五年前所有的那個自我並不是同樣的一個,但是你自己並不知道有這種改變。換句話說,那就是你今天的自我是從今天 的你裏面生出來的。它是你的「存在」及「意識」的活動的一部份,但正如眼睛看不到它自己不停在變的顏色和表情,也不覺知它正隨著它自己原子結構的改變而不 停地生滅,你也不自覺「自我」原是不斷地在變,死而復生。
在實質情況中,雖然組成細胞的東西本身不斷地在改變中,但細胞卻仍然一直保留著它的本色(identity)。細胞按照它自己本然的模式再造自己,然而它永遠是不斷出現的「行動」(action) 的一部份,甚至在它自己大量死亡之際,它仍然是活的、有反應的。
被冠以各種各樣名詞的心理結構也是如此。名詞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藏在這些名詞之後的結構。這種心理結構也一樣的在倏生倏滅的變化中保持著它們的本色、它們所特有的模式。
眼睛生自身體的結構,自我生自心靈的結構。它們都看不到自己,但卻都在從裏向外看——一個向外逸離了身體,另一個卻逸離了內在的心靈而投向了外在環境。
富創造性的身體意識造出了你的眼睛。富創造性的內在心靈造出了你的自我。你的身體根據它那了不起的「無意識的」知識的神奇智慧造出了你的雙眼,而你的心靈 則為你帶來了「自我」, 而像眼睛有物理性的感知一樣,自我有心理性的感知。眼睛及自我兩者都是一種用以專註於感知外物的產品。
你可以休息一下。
(十點三十六分到十點四十三分。)
下面我所說的不屬本書的正文。
魯柏在剛剛(休息時)所洞察到的東西很正確。在這本書裏,我將更深入於「無意識」與「心 靈」的本質,從而帶出一些具無上價值的觀念。
自從魯柏開始寫《超靈七號的教育》這本小說(在一九七二年三月抄),他就無意識地,又部份有意識地,對有關「意識」和「人格」這方面的問題,諸如,自我意識所扮演的角色,更激起 了好奇心。
人類至今所知仍極為有限。你們的心理學家還無法思考靈魂的事,而你們的宗教領袖也是既不能、亦不願以心理的角度去理解靈魂,甚至連最起碼的程度都談不上。換句話說,就是「形而上學」(metaphysics)與「心理學」還沒碰頭。
現在;如我常常告訴你們的,我是我自己,而不是魯柏。如你們所知,我和魯柏間有著相當的關連*。魯柏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了解他自己創造力真正的本質。很少 人了解此點。所有這種現象,都必然有心理方面的理由——事實上,任何一種現象也都如此。當然,從某些角度來說, 魯柏的書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心靈的創造力非常強。當我透過他說話時,我所表現出的「我」,部份而言,也很像是一個小孩的誕生那樣深奧而無意識的現象。在他 心目中,「超靈七號」的情形也如此,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
*羅日後補註:在《賽斯資料》及《靈魂永生》這兩部書中,賽斯都談到過一些有關他、珍和我三人之間的一些前世的關連。這些個人方面的資料不屬本書內容;但在本書的第十九章中,賽斯卻以一個更客觀的角度,談他對「轉世」、「時間」等等的觀念。)
這些「孩子]並不具血肉,不在時間和自然力量的掌握之中,卻是永恒的,比它們的父母懂得更多;它們是由人心靈中躍出,半具人性半具神性的神明。這時候,作父母的既驚喜於自己後代的青出於藍,卻又不免帶有幾分羨妒。
如果魯柏的書對他而言是他的子女,那麽他對我的實相的表達,說起來就更活生生、更立體了。舉例來說,他曾幾度懷疑自己是否得了「精神分裂癥]。暫且不論我 在本質上是個獨立於他之外的人以及一些其他的問題,他並不了解在那個層面上,他創造出一些在「時間]之外的人,並在他自己意識心的領導之下把它們組織起 來,為它們指定了一些極為實際也極為重要的工作,然後再一一付諸實現。
魯柏這種極為獨特的創造力,如果他想要,足以讓他能以很少人能辦得到的方式來一探意識的本質、心靈以及創造的奧秘。他自己安排了這些足以讓現在這種結果發生的條件,進而使我的實相的某部份變成了他自己的實相的一部份,而「仿佛是賽斯的這個東西」便被創造了出來。
在那個層次之外,我仍然有我自己獨立的實相。
關於這些問題我以後還會說明,我會加上一些補充,以便讓這些論點有個自我圓滿的機會。
(「你說的話很有意思。」)
如果魯柏能把他所遇到的困難當作是一種考驗的話,那麼他所能得到的結果會更好。今天的話到此為止,祝你晚安。
(「彼此彼此。謝謝你。」)
有空來上上課吧。
(「好。」在晚上十一點結束此節。珍ESP課的時間固定在每周二的晚上。由於我天性比較喜歡獨處,所以我通常在周二的晚上把周一的資料用打字機打出來,或者整理信件和檔案之類。
(在這裏回答一下一個被問過很多次的問題:為什麼我寧願用筆做記錄而不使用錄音機?在賽斯於一九六三年剛開始透過珍講話的初期,我們的確試過用錄音機,但是不久之後,我發現根據我的筆記來打字要比邊聽錄音帶邊打字快得多。
(時間上的節省很重要,因為我們白天的功夫已全部花在寫作、畫畫與應付緊湊的日常生活上,而晚上又要進行各種心靈上的工作。(縱然如此,我還是不得不修改我的工作時間表,以騰出額外的時間來處理這些稿件。現在我的日常計劃是上午畫畫,下午謄稿。〕
(例如,賽斯透過珍對我講話的速度比起珍在上課時要慢,除此之外他還不時的會在標點符號上加以說明,以方便我的記錄。在這種情況下,記下來的初稿本身就巳 經非常精確,最多只偶爾做點修正即可以出書。此外,我認為這種高品質的產品是在這種方式下得來的這事實的本身,即已對這課程說明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
第六一三節 一九七二年九月十一日星期一 晚上九點十分
(自六月七日閱始了本書的第一節課以來,珍一直都熱中於《超靈七號的教育》那本書的著述。除此之外,她還訂定了一個長程計劃,準備寫一本暫名為《層面心理 學》(Aspect Psychology)的書。等到我們剛打算回到本書的著述的時候,突然於六月二十三日發生了一次大水災。
(這一次洪水為患的程度打破了我們這一區有史以來的記錄。整個這次的水患是由熱帶風暴艾格妮絲所引起的,很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個颶風在佛羅裏達沿東海岸不 穩地攀緣而上後,威力就已滅除而不成其為颶風了,但是她的鋒面卻寬達數百裏且挾帶了數日不歇的豪雨。這個風暴在維吉尼亞角一帶突然又獲得了新能量的補充, 出人意表地反撲內陸,當她滯留於紐約及賓州一帶的時候,一場不可避免的洪水就發生了。快要天亮的時候,有關當局做了最後一次的呼籲,要求我們一帶的居民疏 散,可是我們倆卻決定留了下來。我們這個決定顯然有著深層的象徵意義,可是我們至今對它仍未能完全了解。距我們住處僅一街之遠處就是流經市中心的祈夢河, 可是由於我們公寓位在二樓,而且房子也造得很結實,所以我們以為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我們的左右鄰居全都撤離了,只剩下我們這一戶,變得靜極了。
(挾帶著表土而散發出一股令人快要窒息的汽油味兒的汙水開始在院子裏漫漲,先是一呎,然後三呎…….五呎……珍和我發現自己正在經歷著一個急遽變化的新世 界,雖然到目前為止賽斯還沒如此說,但我確信這種經歷絕對是我們之所以要留下來的原因之一。我們以喝點酒及做些輕度的自我催眠來消滅我們的緊張,但是當我 們眼看著洪水爬上隔壁那幢老紅磚房子的時候,我們的「新世界」威脅著要轉成一個真正恐怖的經驗了。我們的決定是否正確?
(到現在,就算是我們想跑也跑不掉了。我要珍試著集中心神來感覺一下事情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演變。珍說:「當你真正害怕的時候,想要冷靜下來實在不是件容易 的事。」但她開始鎮定下來。慢慢地,她進入了一個相當松馳的狀態。她告訴我說水勢會一直漫漲到近晚時分才會打住,院子裏的水會深達十呎左右,達到隔壁一樓 窗子一半的高度,真令人難信。她說只要我們固守在屋子裏,就不會有危險。當她說到祈夢河上的華納街鐵橋也會被沖毀之際,她聽來頗為震驚的樣子,我也聽呆 了,因為那座鐵橋距我們住處不足半條街之遙。由於房子的阻隔,從我們這兒看不到那座橋。
(在珍「接收到」這個訊息之後,我們稍微放心了一點。於是我們吃了一點東西,玩玩牌同時也不時地跑去檢查一下水位。幾個鐘頭過去了。洪水終於停止上漲,與 珍所預測的,時間不到十五分鐘,而高度差不及三吋。當我們回房去睡時,洪水已經開始快速地消退。第二天早上我走到華納街橋去,橋已被毀;好幾截橋面都已被 沖掉了。
(與當地大多數的人比起來,我們算是幸運的。車子雖然完了,但是我們還有地方可住,重要的是我們所有的畫作、文稿、記錄,包括五十二大冊的賽斯資料全都安 然無恙。由於生活工作的需要,我們的住處占了兩戶公寓,所以我們能有多余的空間可以收容一對受災的夫婦。天氣變得很冷,雨又下個不停。有很長一段時間,我 們的日常工作變成了為災民服務,此期間雖然珍重開了她的ESP班,也於七月初完成了《超靈七號的教育》這本書,但是本書卻一直被擱一邊。
(在八月裏珍就洪水之事舉行了一節賽斯課,在其間,賽斯才有機會稍稍觸及了一下我們個人涉身於其中的種種背後原因。然後在八月底及九月間,我們家裏來過好幾批與心靈工作有關的客人,其中之一就是鼎鼎大名的理查·巴哈——暢銷書《天地一沙鷗》的作者。
(當珍決定回到本書上的時候,她很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會為此而有點緊張。可是當她一旦替賽斯開始講話後,整個事情就變得非常平順,就好像這中間三個月的間隔根本就不存在一樣……)
晚安。
(「賽斯晚安。」)
現在請你等我們一下(輕柔地),我們馬上就開始口授。
(「好的。」)
你在物質世界中所獲得的經驗、體會全都是從你心靈的核心向外流出來的,然後你再回過頭來感知這些經驗。發生在外界的各種事件、情況與狀態實際上為的是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回饋(feed-back)。因此改變自己的心靈狀態,你就自動地改變了外界的具體環境。
舍此之外,沒有其他可行的方法以改變具體的事件。以下的方法可能有所幫助:如果你想像在自己裏面有個小天地,你在這個小天地中以具體而微的心靈形式創造了一切你所知的外界環境。簡而言之,你根本原來就一直在如此做。你的念頭、感受及心象可以被稱為一種「雛形」的外界事件,因為無論如何它們就會一一具體化而進入物質的實相。
甚至連那些在你生命中看起來似屬永久不變的情況,其實也一直在隨著你對它們態度的改變而改變。你所感受到的種種外界事物沒有一椿不是由你自己內裏所引發的。
當然,你與其他人之間的交互作用的確存在,但是,其中仍然沒有一件事是你所不肯接受的,也沒有一樁事不是被你的想法、態度或感情所吸引而來。這個法則適用於你生命中的每一個領域。
用你們的話來說,這個法則還適用於生前死後。你們所擁有的這個可以創造自己經驗的能力是項最最神奇的秉賦。
這一生中,你們所正在學習的就是如何去掌握你們可用的取之不盡的能量。整個今日世界情況,以及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個人所處的地位與境況,就是當人類形成這個世界時,人類自已本身進步的具體顯示。
(九點二十四分。)創造 之喜悅從你心中流出,就如同你呼吸一樣自然,一樣不費力。你外在經驗的最最細微的部份,全都出自這種創造之欣悅,你所有的感受全都有一種「電磁性的實相」 (electromagnetic reality),它向外流出,影響了大氣本身。它們因吸引力的作用而聚集在一起為某一些「事件」與「情況」造勢,最後可以說「結合」成了實質的物體或是 在「時間」中的事件。
感受及思想中有些被轉變成你們稱之為「物體」的構造;對你們而言,這種東西存在於一種你們叫作「空間」的媒介中。另一些則被轉變成叫作「事件」的心靈結構,而這種結構在表面看來則似乎存在於一種叫作「時間」的媒介裏。
「空間」與「時間」二者都是基本假設(root assumptions),叫它們作基本假設是因為人對兩者都肯接受,同時還假設他的實相是根植於一連串的時間以及一個有深度的空間。就因此你們的內在感受就轉譯成了時、空的說法。
甚至,一椿事情或是一樣東西於時、空中存在的久暫,完全憑它們所由生的念頭或情感的強度來決定。雖 然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空間中存在的「久暫」和在時間中的「久暫」並不是同一回事。我現在的話都是以你們的角度來說的。在空間裏,曇花一現的東西 或事情在「時間」裏卻可能會經久不散。比說,在空間中早已消逝的事事物物常能深印在你的記憶裏而保留它的強度與重要性。這樣一種事件或物體,並不僅只會象 征性地存在你的心中或記憶中——它們的的確確會繼續存在,以你們的話來說,而成為一種「時間事件」。
而只要這些事物繼續存留在你心中,它的實相也就不會消滅。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告訴一個孩子不要再玩洋娃娃,而他卻不肯聽話。然後,這孩子有意或無意的把這娃娃給弄壞了,最後終於不得不把它扔掉。在這種情形下,只要這孩子或將來的成人一天沒有忘懷,這娃娃就依然活生生地存在於時間中。
(九點四十分。)如果這個娃娃原來是擺在櫃子上的,而這個印象還一直很生動地存留在這個孩子的心中,那麽即使在原來擺娃娃的空間換上了其他的東西,這個空 間還是依然保留了原來這個娃娃的「印象」。因此,能激起你反應的不僅是你眼前直接能看得到的,或占據了空間的東西,還包括了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已經在 時、空中消失了,但是你還是在受著它影響的事與物。
基本上,你的經驗與體會,是你透過了你對你自己,以及對實相的本質的信念而由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想要了解這一點,你可以換一個方式,從了解「你的經驗就是根據你自己的期盼而被造出來的」這個事實去著手。所謂的「感覺基調」就是指對自己和生活大體上所抱持的感情態度,而在一般情形下,這些心態左右了經驗與感受的很大的範圍。
(稍停。)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之所以有它的特性,就是因為你的「感覺基調」為它帶來「整體的情感色彩」,就是如此。你就是發生在你身上的那些事。固然,你 的感情狀態往往是短暫的,但在這些情緒的下面,卻存在著些你所獨有的感覺的品質,就像是深沈的音樂的和弦。你日復一日的感覺雖會有起有落,但這些特征性的 感覺基調仍然藏伏其下。
這些感覺基調有時候會升到表面上來,但這種浮升是以很緩慢很緩慢的節奏發生的。你不能稱這種「感覺基調」是「正面性」的或「負面性」的,因為它們根本就是 你這個「存在」的基調。它們代表了你經驗中最最內層的部份。這並不意指它們是有意在躲著你或有意不讓你去發現的東西。只是說,它們所代表的是一個核心,而 從這個核心裏面你形成你的經驗。
如果你已經變成了不敢面對自己的情感,或是不敢表達感受,或者,你已經接受人家教你的,把「內我」當成是一個不合禮教的沖動的儲藏所,那麼你可能已經養成 了否定自己這個「深層韻律」的習慣。你可能假裝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甚或試圖駁斥它的存在。但它代表了你最深沈最具創造性的沖動;去抗拒它就像在強大的激 流中逆遊一樣。
現在你可以休息一下。
(九點五十七分到十點零六分。)
那麽,這些「感覺基調」是遍布於你的存在的。
它是你的靈性與肉身合一時,所采取的一種「形式」,從這些「感覺基調」,從它們的核心中,你的肉身浮現出來。
你所經驗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有意識,而每一個意識都被賦予了它自己的感覺基調。你心目中的地球之所以有其今天的面目,其中存在著一種了不起的大合作,因此,所有存在於這地球上的個別的生命構造,全都是由存在於每一個原子與分子中的感覺基調而生。
你的血肉是響應你的這些內在心弦而生出來。山、河、大地、巖石、樹木等等生出來,成了地球的血肉之軀,它們也是響應深藏於活生生的原子與分子中的內在和弦 而生。由於這個創造性的合作的存在,使得所有「物質的具體化」這個大奇跡都能這麽順順當當自自然然地成型,其自然的程度令你在意識上根本就察覺不到自己在 這其中扮演了個什麽樣的角色。
(十點十六分。)因之,這個「感覺基調」就是你的姿態與氣質——音色——專為你的實質經驗效力的你的那份能量。它流進了一個身為物質性存在的你,又把你在這個四季運行、有空間有血肉及時間的世界中具現出來。然而它的根源卻又相當獨立的在你所知的世界之外。
只要你一旦能感覺到你自己內在的音調,你就能覺知它所具有的力量、它的強度以及它的韌性,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你還能順著它一同進入到更深一層的境界。
人生經驗其不可置信的豐富情感和多姿多彩,也就是這內在感覺基調的具體反映。它彌漫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裏,在整個的內在方向裏,在你感知的品質裏。它充 滿了,同時也照亮了你生命中的每一個個別的「面」(aspects),同時還大幅度地左右了你所置身在其中、令你信服的主觀的氛圍和環境。
它就是你這個人的「體性」(essence),亦即是你這個人的「精髓」。雖然它的涵蓋範圍極為遼闊,但是在細節方面它卻並不具有「決定性」。(停頓。)它只為你的經驗這件大「風景」著色。它就是你對你自己的那種感覺,不可窮盡的。
換句話說,它所代表的是你以純能量的方式所表現出來的自己,而你的個人性就是從那純能量裏生出來的,它所代表的正是你自己的「你」,而這個你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絕無復制品的。
這個能量來自「存在」(being)的核心,來自一切萬有(All That Is )所代表的永不枯竭的生機與活力之源頭。它就是「存在」,在「你」內的「存在」。因此,「存在」所有的能量與力量就得以透過你的而集中,而反映在你的人生方向裏。
你可以休息一下。
(十點三十五分至十點四十七分。)
你的「感覺基調」雖然是你所獨有的,但它卻是以某種方式表現,這種方式是為所有那些將註意力集中在人間的生靈所共享的。因此那樣來說的話,你就跟所有其他 的生靈以及自然的有生命的結構一樣,全都是地球的產物。因此當你有肉身的時候,你並不在大自然之外,你就是大自然的一部份。
樹木、巖石全都有它們自己的意識,並且,它們分享著一個「形態意識」(gestalt conscious -ness),就如你自己身體中有生命的組織,也是一樣。(譯註:gestalt,心理學名詞,意指一個整體的、不可分的結構或模式,具有明確的特性,同 時帶有一種整體的經驗。既不能以整體中的部份來劃分,亦不能簡單地歸納成一種個別小單位聚集而成的總和。簡單而言就是一種「形態場」。)細胞與器官也全都 有它們自己的意識,以及一種形態意識。因此,「人類」除了個人有個別的意識之外,也一樣的有著一種形態的或集體的意識,只不過在個人而言,這種意識幾乎根 本就察覺不到罷了。
人類的集體意識自有它自己的一個「本體」(identity)。你雖然是一個獨特的、個別的、獨立的個人,但你還是那個本體的一部份。你所受到的唯一限制 僅止於你選擇了物質實相,因而把你自己置於它的經驗範圍內。當你有物質性的肉身時,你就得遵守物質定律或假設。所有的這一切造成了一個肉體的表達架構。
在這個架構裏面,你有著完全的自由去創造自己的經驗,創造自己個人生命中的每一個環境, 以及你們那活生生的世間萬相。你的個人生命,以及你個人生活中的經驗在某程度助成了這個世界,如它今天為世人所知的面貌。
(十一點。)在這本書裏,我們將會談到你自己的主觀世界以及你在多種事件的創造中所參與的部份,包括個人的與共同的事件。在我們繼續談下去之前,有一件很 重要的事你先要明白,那就是「任何的物理現象中全都有著意識的存在」這個事實。此外,極重要的是你要能知道自己在大自然中所處的地位。大自然是一個從內向 外被創造出來的東西。有所自知的生命也同樣的是一個從裏向外由自己裏面所生出來的東西,同時,還是被賜予的。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由於你自己本身就是存在 的一部份,所以,以某種方式而言,那個透過了你而活著的生命,就是你所給予你自己的。
(停頓。)重起一段:你的世界就是由你自己一手所創。真理就只有這一個。明白這個,你就明白了創造的奧秘。我 一直在提到「你」,在這裏,請別把這個你和你通常所認為的「你」弄混了。你通常想到的你只是自我(ego),而自我只是「你」的一部份而已:自我可以說是 你這個人裏面具有某種專長的部份,直接跟你的意識心(conscious mind)的內容打交道,所最直接關切的只是你經驗中的物質部份。
自我是你的更大的本體中的一個很專門化的部份。它是從你裏面生出來的,專門用來與更大的「你」所過的生活打交道的東西。如果意識心容許自我跟它一起逃跑, 自我可能會有被切斷、孤單、害怕等種種的感覺。意識心與自我並不是同一碼子事。自我是由一個人的個性中各種不同的部份所組成——它是各種特性的綜合,恒處 變化中,卻又以單一的模式去行動——它是一個人個性中,最直接與世界打交道的那個部份。
(十一點十八分。以非常緩慢的進度繼續……)意識心是一個絕佳的感知「工具」,是屬於你內在知覺狀態的一種功能,但是,在我現在所說的這種情況下,它轉而向外投向了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得靈魂能夠透過它向外看。若是純讓意識心自行作用的話,它感知得清楚得很。
以某種說法,自我可說是意識心用以感知的眼睛,或藉以觀察物質世界的焦點。話雖如此,在整個一生中,意識心自動地改變其焦點。你的自我,雖然在它自己看起 來並沒有什麽變,卻一直在改變中。唯有當你的意識心在它的方向上變得僵化了,或當它在某些方面讓自我越俎代庖的時候,才會有苦難、困境的發生。在這時,自 我允許意識心在某些方向發生作用,而在其他方向阻擋了它的覺知能力。
因是之故,你所知的實相是你從一個「更大的你」裏面所造出來的。你是否願意以一個歡欣而生氣蓬勃的態度來進行這種創造全在於你。你是否願意去清理你的意識心,以使更大的你所具的更深的知識能在有血有肉的世界中得以喜悅的表達,關鍵也完全在你。
(十一點二十五分。)本章結束。口授結束。
現在:本書可以幫助很多人找到自助的方法,要比魯柏個人能力所及的,以及我以個別應對的方式所能幫助的人數量要大的多。你應該把上門求助的人的名單整理一下,告訴他們將有此書的問世。
(主意不錯,打電話及寫信來求助的人數量之多令珍根本無從應付。)
那麼,魯柏不需要覺得必須為上門求助的人舉行賽斯課;人們必須自己去解決自己的困難。
現在,祝你晚安。
(「謝謝你,賽斯,也祝你晚安。能夠再回來上課的感覺真不錯。」)
如果你有疑問,現在可以問我。
(我呆了半晌,看看時間已經這麼晚了,只問了賽斯一個問題。我問的是賽斯對最近發生的一件事的看法。最近有一位年輕科學家從西岸來看我們。當時珍以身為賽 斯及她自己的雙重身份成功地調準到某些技術性的資料上,做了一個很好的起步。可是在我看來,珍若想要在如此專門化的工作上盡情的發揮,則勢必要花上極大的 功夫及好幾年不斷地努力才行。)
那次訪問的效果甚佳,尤其是對魯柏而言。至於科學方面的問題我們以後會談。為了讓魯柏保持信心,我會讓這本書的傳述規規矩矩地開始。若有必要,我也會從傳述中岔開轉而論及其他的問題。但是,無論如何,我們現在的主要工作還是在這本書上。
你們所碰到的那次水災,在以後說到自然災劫那一段的時候,會被提出當範例來討論,這樣子別人也容易懂一點。
現在真的要跟你道晚安了。
(「再一次的謝謝你,賽斯。」)
(十一點三十二分結束。)珍很快的就從絕佳的出神狀態中回轉過來。她說:「我很高興賽斯又回到他的書上來了。」接著,她說:「聽起來有點可笑,我甚至一直在懷疑,為什麼在那麼多的幹擾之後,口授還不開始,會不會是因為我自己的態度在其中作祟。現在我覺得好多了。這本書就跟前一本《靈魂永生》一樣,可說實在是兩本書合成一本:所說的不僅是個人實相的本質,還涵蓋了當本書在進行期中圍繞著珍所發生的各種狀況,以及她對本書內容所抱持的許多觀念與想法。
(我對賽斯打算將我們遇災的那一段列入本書的討論範圍覺得很高興——我一直在擔心,那一段被其他的事情擠到一邊而被忘記掉。)
感謝 曦远的幫助~整理
待續
- Dec 15 Sat 2007 14:45
賽斯資料——個人實相的本質 第一章 世間生相The Living Picture of the World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