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瑜伽為梵語「YOGA」之譯音,「YOGA」字源來自於兩個字根,分別為 yuj + gham = YOGA,就像把沙加糖混在一起無法分開一般。


起初我們練習瑜伽,可能只為健康、美容、體態,甚而達到神通或為求道。 許多瑜伽術士表演睡釘床、過刀山、闖火海,其實這些只是停留在瑜伽練就的最低層階段,只為了賺錢糊口,或誇耀炫人罷了;當中許許多多的人受到影響,開始誤認為練習瑜伽可以得到某種超能力,即所謂的神道;真正的只有少數有心之人士,是為了追求真理而來;他們衷心認為瑜伽乃一深奧的科學,經由鍛練可以使自己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無論如何這三種人(為健美、為神通或追求真理者)經過誠心鍛練後都會得到他們要的目的,只是後者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吧了。


那麼,學習「瑜伽」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瞭解宇宙間其實充滿著波動,有精細的波,也有著有粗鈍的波,像光、聲音 等等,粗鈍的像桌子、椅子、身體、音樂、圖案 等等可以聽到或看到;精細的像紫外線、紅外線、高頻率的聲音 等等無法聽到或看到;粗鈍的波,波形並不穩定,而精細的波,波形則相當沉穩。


人也是一種波動,區分為三個層次 身體、心靈以及精神。後者的波動較前者精細,也比較穩定;按照瑜伽的觀點,心靈可分為如下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Kamamaya Kosa (意識心靈),西方科學稱之為意識。


第二個層次是Manomaya Kosa (潛意識心靈),西方科學稱之為潛意識。


第三到第五皆稱為無意識心靈,第三層次是Atimanasa,記憶性無意識心靈,第四個是Vijinanamaya Kosa,知識性無意識心靈,第五個是Hiranmaya Kosa,真理性無意識心靈,西方科學則將第三到第五層次全歸入無意識內。 後者的波動又較前者更為精細及穩定,之後即是超越心靈,進入精神領域的直線波。


人類自從一出生,其心靈已在有意無意間追求無限,也就是永恒的喜悅。 人們大多試著從物質的層次開始,比如說有了十萬元,就希望有一百萬元,有了一百萬元,又會開始追求一千萬元;然而最終人們卻發現無法從物質中求得真正的滿足。因此人們開始從心靈的層次裡去尋求,也發現到可以在這個層次裡得到滿足,然而時間卻是那麼地短暫;比如說一個人在聽音樂或畫畫時,其心靈專注於音樂中至渾然忘我,此刻他們能夠得到暫時的滿足,而音樂停止時或創作完成當下,人類所得到的這類滿足感也就結束了,因此無法滿足對無限的飢渴。只有當人們真正的歷練在精神層次中,方得以脫離人、地、時空的限制,與此無限意識合而為一。


然而如何從身體意識的層次提昇到心靈意識的層次,再由心靈意識的層次提昇到精神意識的層次呢? 那就要藉助Raja Yoga … Raja即為王者之意,Raja Yoga即稱之為勝王瑜伽,其鍛練的方法,則稱為Astaunga Yoga Sadhana … Asta是八,UngaLimb,即手足之意,亦即所謂八步功法:Yama (外在控制)Niyama (內在控制)Asana (體位法),亦即一般人所知道的瑜伽動作,Pranayama (能量控制)Pratyahara (感覺收斂)Dharan (集中)Dhya'na (禪定)以及Samadhi (三摩地) 瑜伽亦可用另外的方法來解釋,兩千年前柏坦加利Patanjali將瑜伽系統化,寫成一書「Yoga Sutra」(瑜伽經),內有一梵語箴言:Yoga Cittavrtti Nirodha。 其中之四個字其意義分別為 … Yoga (瑜伽)Citta (意識)Vrtti (各種情緒及傾向)Nitrodha (控制)


人體內大大小小,主要及附屬腺體有五十種之多,每一種腺體用以控制一種情緒,諸如:生氣、恐懼、害羞 等等,故此箴言之意即是以練習瑜伽,促使人的意識能夠控制此五十種情緒。 然而是不是就只有這五十種? 那當然不是囉;各種情緒經由身體內在及外在的傳導,以及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的轉移,相當於50 x 2 x 10 = 1000,其變化竟然有一千種之多。 何謂一個「Yogi」?何謂一個瑜伽行者? 亦即對此一千種情緒的變換能有完善的控制者,就能被稱之為一位瑜伽行者。


瑜伽行者對心靈的深層瞭解絕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他們知道在單一時間內,心靈只能用於專注一件事情;而為什麼我們可以一面吃飯,一面看報紙,一面聽音樂,似乎同時可以做好幾件事呢?瑜伽行者其精細的程度能夠清楚地看見心靈運動,是以驚人的速度在運動,阿南達、瑪迦瑜伽的創辦人,也就是今日瑜伽的集大成者,阿南達.慕提吉說道:「只有當身體以及心靈的五個層次發展完美時,人們才得以完美地控制所有的情緒。經八步功法的鍛練能分別使身體的及心靈的五個層次得以完美;第三步Asana瑜伽體位法可以使得身體健康,所以偉大的瑜伽行者是不會生病的,第一及第二步YamaNiyama (外在及內在的控制),這是屬於道德規律及靈修的基石,能使Kamamaya Kosa'(意識心靈)得以完美,第四步Pranayama (呼吸的控制) … 瑪迦靜坐課的第一課,則可以使得Atimanasa Kosa'(記憶性無意識心靈)得以完美,第六步Dharan (集中) … 瑪迦靜坐課的第三課及第五課,可以使Vijinanmaya Kosa'(真理性無意識心靈)得以完美,此七步的鍛練熟練完美時,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瑜伽的最後一環 三摩地的境地;此境界非言語、筆墨所能形容,只有親自從三摩地出來以後才能充分瞭解。 此八步乃針對身體及心靈五個層次的鍛練而來,這是為什麼八步功法之為八步功法的主因。」花了時間重新去整理它,現在您該對瑜伽有進一步的理解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易霖ok  的頭像
    易霖ok

    易霖的部落格

    易霖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